重獲新生 英利不做“下一個尚德”
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光伏巨頭英利綠色能源(下稱英利),或許正在慢慢遠離“成為下一個尚德”的擔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7053.htm2月15日,彭博社等外媒援引相關知情人士的一則消息稱,正在進行資產債務重組的英利綠色能源目前已經獲得33億元人民幣貸款。上述消息還稱,這筆由國開行牽頭解囊相助的巨額資金,加上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信達)的進入,一直陷入困境的英利將再次得到“新生”。

2013年12月12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的中國信達,是中國處置不良資產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注冊資本為362.57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內地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有31家分公司,在內地和香港擁有9家從事資產管理和金融服務業務的全資或控股一級子公司,集團員工約1.8萬人。
據悉,在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中,中國信達承載的不良貸款規模最大,涉及國家開發銀行以及建、中、工、交等多家銀行,其中建行最多。此前,資本市場中曾經傳聞建行計劃收購中國信達資產的部分股權。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信達資產成為接盤者,或許就是因為建行涉及的英利壞賬體量較大。對此,中國信達和建行拒絕給予置評。
對于上述已經獲得33億元人民幣貸款的消息,界面新聞發稿時未能獲得銀監會和國開行的評論。
2月15日晚間,對于信達成為英利重組戰略投資人的說法,英利新聞發言人王志新在記者求證時僅證實了重組正在推進,但關于重組企業的身份和資金等消息不置可否。“其他請以官方批露為準。”王志新說。
市場傳聞稱,英利重組方案中可能僅保留光伏生產業務,其未來的融資及銷售等業務或許不再涉足。
對于上述說法,王志新表示,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態度鮮明地表達了將幫助英利走出困境,根據銀監會等國家部門相關規定,英利將本著“銀企共贏”的原則進行資產債務重組。
英利首席財務官(CFO)王亦逾向記者否認英利在重組方案中全面退出光伏業的傳聞。“這肯定不是重組的方向。”王亦逾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多次強調,戰略重組是商業行為,行業前景廣闊,英利的市場、技術、品牌等核心競爭力都在,主要問題在于債務成本高,而不是市場、市場競爭力喪失。“英利會非常重視這個機會,積極配合重組工作,處理好投資者、供應商和廣大員工利益,達到銀企共贏的最佳效果。”
就在春節長假前,中國光伏圈傳出一份“內部文件”稱,中國銀監會正組織相關債權銀行,大力推動英利重組工作。其中“有可能會引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達資產)作為戰略投資人”的傳聞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2011年以來,一直為巨額虧損嚴重拖累的英利開始展開自救,但收效甚微。2016年1月20日晚間,上述這個關于“銀監會力推英利重組”的“內部文件”通過微信朋友圈等網絡渠道迅速廣泛傳播。這份被業界解讀為“政府力推英利重組”的傳聞,來自“《英利集團資產債務重組工作座談會會議紀要》的通知和會議紀文”(下稱《紀要》),揭開了英利重組大幕。
《紀要》顯示,銀監會和國家能源局支持對英利集團進行資產債務重組,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盡快研究制定重組方案,上報國務院?!都o要》要求成立英利集團金融債券人委員會,由國開行擔任主席行,進口處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以及交通銀行為副主席行,盡快對英利生產經營和資產負債狀況進行調查摸底,會同英利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資產債務重組方案,實現銀企雙贏。
公開資料顯示,英利是中國最早進入光伏行業的大型集團之一。在2014年前,英利曾經連續多年財年雄居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第一,這家昔日的全球太陽能霸主亦是2010年南非、2014巴西兩屆足球世界杯的唯一中企贊助方。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幾乎與中國光伏業曾經的領先者尚德一樣,因投資及決策失誤,英利隨后開始陷入長時間虧損的泥淖,并且被逼交出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第一的權杖。2015年12月其發布的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英利綠色能源虧損金額高達5.035億美元,資產負債率更攀升至121.3%。去年第三季度時,英利已有高達184億元的流動負債。
令英利高層擔心的是,與債務危機如影隨形的還有退市危機。去年,英利因其股價一度連續3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收到退市警告。而后為了保持上市地位,英利于2015年12月28日正式采取“10并1”的并股方案。但權宜之計并未從根本上解決退市危機,其股價仍然在緩慢下跌。
截至記者發稿,英利每股股價從并股后的5美元再跌三成,至3.72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