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多晶硅對華傾銷 國內光伏企業“夾縫求生”
8月31日,記者最新獲得的由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協會硅業分會(以下簡稱硅業分會)統計的數據顯示,2016年7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量依舊維持在萬噸以上,達到12082噸,環比增加0.22%,同比大幅增加25.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296423.htm而在此前不久,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一份公開報告中曾披露,今年上半年(2016年1月份-6月份),我國多晶硅產量達到了9.5萬噸,進口多晶硅總量達到了6.5萬噸。
在此基礎上,硅業分會根據上半年我國多晶硅產量、進口量預測,今年我國多晶硅總量或將超過30萬噸,其中,國內產多晶硅20萬噸,進口多晶硅超10萬噸。而事實上,根據實際硅耗測算,20萬噸多晶硅就足以支撐我國今年光伏產品(電池、組件)總產量的預測值——45吉瓦。
這意味著,多晶硅供給超出了需求逾10萬噸,且供給占到了需求的150%。

當然,多晶硅一定程度上的供大于求,對我國光伏產品制造成本的降低有一定好處;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國內多晶硅企業不得不“夾縫求生”,生產制造無法獲取合理的利潤空間,甚至處在虧損邊緣。如此一來,則不利于產業的健康發展,積蓄前行。
更為關鍵的是,目前我國正在實施對歐、美、韓多晶硅傾銷的貿易救濟措施,在這一背景下,多晶硅進口量的持續攀升,不僅與政策背道而馳,甚至還助長了上述國家多晶硅的對華傾銷行為。
韓國多晶硅對華傾銷 交易額達到百億元級
根據硅業分會的統計,我國今年1月份-7月份累計進口多晶硅83016噸,同比增加19.0%。且七個月單月進口量均在萬噸以上,其中有五個月單月進口量都超過1.2萬噸。
硅業分會統計數據顯示,導致多晶硅進口量持續維持在萬噸以上的原因主要是,我國從執意部署“薩德”的韓國,進口多晶硅數量居高不下。
“2014年我們從韓國進口3.5萬噸多晶硅,交易額約7.5億美元;2015年我們從韓國進口5.1萬噸,交易額大概8.3億美元;2016年1月份-7月份,進口量就已達到4萬噸了,交易額差不多6億美元,這么看,2016年超過10億美元應該是大概率的。”此外,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韓國的多晶硅企業如OCI、韓國硅業等都是在韓國地位僅次于三星的,現代的大型跨國化工集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