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企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重在為客戶創造價值
兼顧規模質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8048.htm早期發展起來的EMS企業是通過加工、贏利、買設備、再加工、再贏利、再買設備這種滾動式發展來壯大自身的,可以從1條貼片線發展到現在的20條貼片線。但發展到現在就遇到了困惑,下一步如何發展?10年前,一個EMS工廠工作8小時就能贏利,現在很多企業工作16小時也許才能贏利。現在這種擴張速度已經遠不如從前,缺乏外部資金支持和國家優惠政策,再以這種擴張模式發展永遠也趕不上富士康等EMS巨頭。但如果不擴張,成本又沒有優勢。
目前EMS企業有兩個發展方向,就是往大規模航母型企業和小規模高端實驗室兩個方向發展。特大的自然不必多說,就像富士康、偉創力這樣的巨頭。而小規模就是所謂的“高端實驗室”方向,這類EMS企業生產規模不大,但有很強的研發和工藝解決方案能力,擁有完善的檢測設備,所接訂單的批量不大,但種類多、難度大。這類公司主要客戶為國內外高端產品的研發試制。在國外,已經出現了一批此類公司。而國內的中小型EMS企業,雖然也屬于“小批量、多品種”,但缺乏相關的生產、工藝人才,例如像X-RAY這類檢測設備也大多沒有配備,產品質量分析無從談起。這類企業規模不如國際巨頭,工藝及解決方案不如高端實驗室,如何定位值得思考。
與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關系
通過幾年來行業的發展經歷,我們發現,國內EMS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對供應商的定位與國外大型EMS企業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很多國內中小EMS企業只是把供應商當做一個簡單的設備及材料提供者,而沒有真正發揮供應商的作用。經常是設備采購的價格壓得極低,使供應商的利潤空間非常小。難道采購到了低價的設備或者附料就真的占便宜了么?不要忘記,對于設備而言,客戶永遠不可能比廠家更了解自身產品。一些優秀的供應商擁有很多從業多年、有行業相關經驗的銷售和售后服務人員,有自己的研發和技術解決方案能力,能為客戶解決生產或者設備的問題。如果企業采購的價格合理,供應商就會全力為客戶解決生產上的問題。如果客戶的價格壓得非常低,出于利潤考慮,廠商就可以不給出這些技術支持。而這些技術支持給企業帶來的效益有時甚至可以超過一個大客戶帶來的效益。而歐美廠商在這方面比較成熟,他們主動和供應商合作,希望成為戰略合作伙伴,產品采購的價格往往是一個“合理的價格”,而不是“低價”。這方面值得國內EMS企業借鑒。
觀點鏈接
中小EMS企業應根據市場變化調整戰略
我們已經說了很多本土中小EMS企業存在的問題和外部環境,但也不應因此而悲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不斷努力,就會取得成功。本土中小EMS的發展方向,首先,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強自身的“解決方案”能力。
EMS企業不能停留在“三來一補”的階段,要為客戶創造價值。很多中小EMS企業都會遇到客戶的產品設計、物料、工藝指導等不規范的情況。例如,有的客戶的電路板把通孔設計在焊盤上,還有的客戶提供的元器件還是10年前的,早就氧化了。這些都會造成產品質量缺陷,導致對于責任的認定會產生糾紛。很多客戶在可制造性設計方面的能力很薄弱,代工廠不能一味遷就客戶,完全按照客戶的意愿生產的結果最終是雙輸。提升客戶的設計水平也是代工廠的一個重要責任。加強自身的可制造屬性設計能力在目前階段是一個發展重點,相對于新產品研發,既節省了資金和風險,又可以拉近和客戶的關系。
其次,如果條件允許,轉向新的發展區域。
如今一些有條件的EMS企業開始轉向利潤相對更高的電子相關產業,如RFID、智能卡等。這些相關行業會給EMS企業帶來一定效益,也回避了市場風險,值得借鑒。
最后,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要抓住技術革新的機會。
20年前,電子制造從插件到貼片,技術的革新成就了一批優秀的設備商和加工企業。同樣,也許再過5年之后,現有的“印刷、貼片、回流”成了傳統技術,而新的設備、工藝會代替現有工藝。EMS企業要抓住機遇,及時調整自身戰略,在新一輪的行業洗牌中處于不敗之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