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液晶面板企業聯手沖擊日韓
另一方面,中國臺灣地區“經濟部”于近日初步完成“產業開放登陸清單”,其中液晶面板及半導體的先進技術有望通過專項審查的方式到大陸投資。按照臺灣地區“經濟部”新規,液晶面板業是開放10代廠(不含)以下登陸,但需經專案審查。初步規劃以“N+1”或“N+2”為原則。N為世代數,表示需在臺完成一座新世代廠,才能登陸蓋前一代或前兩代的舊世代廠,3、4代廠則傾向不設限。目前臺灣尚無10代廠,最新的世代是友達剛量產、臺灣第一座的8.5代廠。依此原則,友達可以登陸投資6代或7.5代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7420.htm市場研究機構SEMI中國平面顯示經理楊韻嬌認為,臺灣面板廠商和日韓企業相比,一是臺灣面板廠沒有自有品牌的終端產品,與大陸彩電企業合作不會產生競爭。二是日韓面板廠已經開始將生產重心轉向特定產品領域,而臺灣面板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模式更加多樣,靈活性更高,能夠更大范圍地滿足大陸諸多不同客戶的需求。三是兩岸語言、文化相通,溝通障礙較小。
對此,陸刃波認為,臺灣開放液晶面板投資,短期或對大陸面板企業構成競爭,但從長期來看是正面的、健康的。除了將帶動日韓競爭對手投資跟進,面板產業投資拉動的上下游產業鏈發展以及區域經濟聚合效應,都是大陸各級地方政府發展地區經濟所急需的。同時,臺灣開放液晶面板投資,將有望提高大陸平板顯示產業的整體工藝技術和管理水平,臺商帶來的投資資金也可以減輕大陸銀行和地方政府在資金上的負擔。
記者手記·
《投名狀》有句臺詞一度風靡全國:搶錢、搶糧、搶地盤。
而對于中國的家電企業來說,現在的座右銘是——搶面板。
8月19日,由55家大陸企業組成的考察采購團再赴臺灣,其中包括聯想集團、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神舟電腦公司等科技企業。
“32英寸的液晶面板,5個月內上游報價就從165美元漲到215美元,而且還缺貨!”康佳一位參與此次赴臺采購的人士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尋找充足的主流尺寸液晶面板供應,”他直言不諱,“若能談到好價格,甚至可以囤些貨,應付國慶、春節的銷售旺季。”
據記者了解,32英寸液晶電視是“家電下鄉”的主力產品。根據DisplaySearch的統計,32英寸液晶面板年初報價為120美元左右,3月份報價漲到約165美元,到8月上旬,報價已經高達215美元,半年漲幅高達70%。
“面板采購一直是壓在大陸彩電業胸口的大石。”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為民說, “不斷追加的訂單固然讓臺灣液晶面板廠商吃了定心丸,卻也再次反映出大陸彩電業缺乏上游液晶面板核心鏈條的頑疾。”
白為民告訴記者,去年國內液晶電視市場規模約合1400萬臺,今年需求量預計在2000萬-2400萬臺,甚至有樂觀估計全年銷售可望突破3000萬臺,液晶面板需求量很大。
國內家電業資深人士、世紀電器網CEO王治全也估算,目前大陸整機企業的面板需求缺口約為三成,“持續高漲的面板成本,將會再次壓得大陸彩電業喘不過氣來”。
王認為,單純的密集赴臺采購也只是在今年特殊經濟環境下的一時之策,未來臺海兩岸的液晶產業必須跨過訂單采購的單純經貿合作模式,加速推進產業鏈上下游整合,有效發揮海峽兩岸技術+市場的威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