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測量技術發展趨勢
面對這樣的挑戰,一種以軟件為核心的無線測試平臺正嶄露頭角。信號的上下變頻和數字化由模塊化的射頻硬件完成,而編解碼和調制解調的過程全部通過軟件實現。這樣,在統一的模塊化硬件平臺上,只需修改軟件就可以滿足不同無線標準的測試需求,使得工程師有能力在第一時間測試最新的標準,加快產品的上市時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5265.htmNI LabVIEW和PXI RF平臺就是這樣一個軟件無線電的測試平臺,多年來已經成為工程師和科學家們開發無線標準和測試無線應用的必備工具。例如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師生基于NI的軟件無線電平臺,在短短6周時間內開發出MIMO-OFDM 4G的系統原型;成都華日通信公司(國內無線電頻譜管理設備主要供應商)利用NI PXI矢量信號分析儀和LabVIEW開發了帶有自主產權的HR-100寬帶無線電接收機和監測系統,已廣泛應用于國內的頻譜監測和信號定向領域。聚星儀器(NI大陸地區系統聯盟商)也開發出了全球首個支持C1G2 RFID標準全部指令的測試設備,并實現了與RFID標簽微秒級的實時通信。
趨勢五:協議感知ATE將影響
半導體的測試
如今的半導體器件變得愈加復雜,高級的片上系統(SoC)和封裝系統(SiP)相比典型的基于矢量的器件測試而言,需要更為復雜的系統級的功能測試。現在器件的功能也不再是通過簡單的并行數字接口實現,而是更多依賴于高速串行總線和無線協議進行輸出,這就要求測試設備和器件之間能夠在指定的時鐘周期內完成高速的激勵和響應測試。
復雜的測試需求催生了協議感知(Protocol-Aware)ATE的誕生,Andrew Evans在2007國際測試會議(ITC)上發表的論文“The New ATE - Protocol Aware”中首次提出了這個概念。這是一種模仿器件真實使用環境(包括外圍接口)的方法,按照器件期望的使用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器件功能測試和驗證。
國際半導體測試協會(STC)和新近成立的半導體測試合作聯盟(CAST)都在考慮為自動化測試廠商制定開放的測試架構,以滿足日益增加的半導體測試需求和降低測試成本。NI作為STC協會便攜式測試儀器模塊(PTIM)工作組的主席,正在致力于創建一種新的指南和標準,使工程師能夠將第三方的模塊化測試儀器(如PXI)集成到傳統的半導體ATE中,以實現更為靈活自定義、符合“協議感知”要求的半導體測試系統。
把握發展趨勢,占據市場先機,在全球經濟步入調整期的今天,相信測試測量行業仍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NI LabVIEW 虛擬儀器動力之源[R/OL].http://www.ni.com/labview/zhs/
[2] 朱君.測試測量儀器技術已經進入2.0時代[J].儀器儀表. 2007.5
[3] 新一代的自動化測試[R/OL]. http://www.ni.com/automatedtest/zhs/
[4] PXI自動測試平臺[R/OL].http://www.ni.com/pxi/zhs/
[5] Evans A.The New ATE - Protocol Aware[C]. 2007國際測試會議(ITC)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