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業復蘇信號隱約可見 低成本策略仍將持續
意法半導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arlo Bozotti也表示:“通過重組制造業務,降低營業支出,我們在降低成本上取得了穩定的進步。在第一季度,我們關閉了在摩洛哥的Ain Sebaa封裝廠,4月中旬,我們關閉了在得克薩斯州卡羅敦的晶圓制造廠??傮w上看,2009年第一季度,我們人員減少了3200人(不包括無線業務合資公司)。”由此可見,盡管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企業對市場前景表示樂觀,但在具體行動上還是非常謹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4320.htmDRAM整合走到十字路口
存儲器市場是半導體產業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的“重災區”。從財務報表來看,排名全球前三位的DRAM廠商三星、海力士和爾必達的表現都不理想。在今年第一季度,三星電子半導體業務的虧損額從上季度的6900億韓元降至6700億韓元,但銷售收入也從5.35萬億韓元降至5.22萬億韓元;在該季度,海力士的虧損額為1.18萬億韓元(8.81億美元),與去年第四季度的1.69萬億韓元相比也有所降低,但仍高于2008年第一季度的6.75億美元;從爾必達公布的截至3月31日的2008財年報表來看,該財年凈虧損為1800億日元,虧損額度超出了業界預期。
不過,DRAM市場近期也傳來了好消息,現貨市場的內存芯片價格在過去兩個月內呈迅猛增長的態勢。莫大康告訴本報記者,主流1GB DRAM芯片平均現貨價格已經從低谷時期的0.5美元上升到1.2美元,盡管比起1.5美元的成本價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已經連續10個季度遭遇產品價格下跌的DRAM企業終于從產品價格的走勢上看到了贏利的希望。
正因為如此,我國臺灣地區存儲器產業出現的新動向就頗耐人尋味。據莫大康介紹,今年年初,臺灣當局為了救助島內的DRAM產業,成立了TMC(臺灣存儲器公司),但秉承“只救產業,不救企業”宗旨的TMC并沒能扮演臺灣DRAM產業的“救世主”角色,其與爾必達關于技術轉讓的合作近期也出現變數。如今,島內DRAM企業只好各出奇招,尋求“自救”,如臺塑集團宣布,美國的美光公司將全面轉移技術給臺塑集團旗下的華亞科、南亞科兩家DRAM廠。島內企業各行其是,使得臺灣當局試圖借TMC平臺整合島內DRAM企業的構想恐怕難以實現;而近期內存芯片價格的上揚讓企業看到了獲救的希望,TMC的地位就更顯尷尬。在奇夢達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之后,全球DRAM產業的新格局正在重塑過程之中,企業間的合縱連橫走到一個十字路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