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五年液晶熱戀始末
但是合肥決定上馬這條六代線,主要還是出于對市場需求的預測。據DisplaySearch的統計,按TFT-LCD面板的面積計算,2007年生產能力約0.846億平方米,預計到2016年,至少需要2.31億平方米的生產能力,增長1.74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415.htm由于國內產業規模總量還在繼續提升,市場需求廣闊,利潤空間也較大。預計一條TFT-LCD生產線如果正常運行10-15年,整體的經濟效益是非常好的,同時帶來的是社會效益和技術能力的提升更加顯著。
《21世紀》:液晶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資金密集、政策密集的產業。目前,合肥六代線的資金籌措情況如何?
王厚亮:資金籌措的確是合肥六代線得以成功上馬的關鍵,經過合肥與京東方雙方共同研究確定出資比例,按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市投融資平臺、新站開發區國資公司共同出資,并爭取省里資金、社會資金、銀行貸款等。
可以透露的是,目前175億元資金已經落實到位,合肥市財政落實了45億,新站開發區落實15億,京東方通過定向增發募集30億,省里“861”計劃撥款5000萬,其余部分通過國家開發銀行以及銀團貸款。
此外,作為國家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計劃中首個具體落地實施的高世代液晶項目,國家對液晶面板產業的專項扶持資金也會有部分將支持合肥項目。
避免重蹈上廣電覆轍
《21世紀》:最近上廣電資不抵債,市場傳言其進入托管程序。這無疑給由地方政府和國企主導發展液晶面板提出了一個挑戰。合肥六代線如何從中吸取教訓?
王厚亮:在合肥發展液晶項目上,我們雙方都是經過長時間的評估、考慮、磨合的,最為主要的是合肥領導班子從上到下一門心思要把液晶搞起來。液晶六代線項目歷經五年得以成行,最終因素也是人。
另外就是之前一再強調的液晶核心技術,上廣電就是因為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業務發展上搖擺不定。而合肥搞液晶始終把握一條,就是要握有核心技術,之前合肥領導班子也曾問計于京東方是搞六代線還是直接上七代線,京東方的技術人員以及管理者最終評估認為上馬六代線在技術、生產及營銷的自主掌控上更有把握。
《21世紀》:有沒有考慮到,合肥六代線項目建成時,日韓、臺灣地區的面板生產線已經繼續向8代、10代等更高世代線升級,而六代線屆時可能面臨他們的價格戰圍剿?
王厚亮:合肥六代線預計明年四季度投產,主力切割19-37英寸液晶面板,屆時這部分尺寸的液晶顯示器及液晶電視,將是市場中需求量最大也是價格最有優勢的產品。
同時,僅海爾、長虹、康佳三家彩電巨頭,未來3年內在皖形成的液晶電視產能就有1000萬-1100萬臺,合肥六代線量產后與這些下游企業配套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此外,日韓、臺灣面板企業走向更高世代,其主要產品將優先覆蓋高端市場,對中小尺寸面板的直接價格沖擊并不會過于明顯。加之中國內需市場不斷擴大,配合家電下鄉、3G通信應用啟動,六代線未來適合供應的面板市場很大。
《21世紀》:目前全球金融危機是不是中國發展液晶產業的一個契機,中國如何才能借助這個機會發展成為繼日韓、臺灣地區之后的全球面板業第三極?
王厚亮:經濟有規律的波動是市場的正常現象,而在全球金融危機與行業下行的雙重擠壓下,必然會產生全球性的產業競爭格局大調整。
當前是整個產業競爭格局調整的關鍵時期,也正是一個超越和轉折的好時機,合肥液晶六代線也是中國政府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出臺后,電子信息業振興計劃中首個具體落實的項目。不但一舉使合肥區域經濟地位邁上一個新臺階,也為中國液晶產業在新一輪產業上行周期到來之前,搶占了重要的戰略位置。
縱觀液晶產業發展,在10年前,中國臺灣地區液晶面板廠商趁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日本、韓國液晶面板不愿擴大產能的機會,逆市而上奠定了與日本、韓國鼎立的局面。如今,在國家產業振興規劃的帶動下,中國大陸液晶企業絕對有機會復制歷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