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五年液晶熱戀始末
若合肥建設液晶顯示屏生產基地,將加快三家企業向高端液晶電視進軍。反之,這些企業有可能出于降低物流成本的考慮,將現已布局在合肥的電視機生產能力向既有液晶顯示器生產基地遷移,對合肥家電制造業的龍頭地位將產生致命沖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415.htm此外,空調、電冰箱、洗衣機、小家電以及汽車電子,也需要上億片各種尺寸的TFT-LCD液晶顯示屏,液晶六代線項目的實施,必將能推動合肥市家電產業和經濟的整體擴張。
《21世紀》:為什么會選擇與京東方合作?
王厚亮: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制造領域,上廣電的核心技術被握在日本NEC手中,昆山龍騰光電的技術班底來自中國臺灣地區。京東方是國內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完整掌握液晶面板核心工藝和產品技術的企業,2003年京東方收購韓國現代顯示技術株式會社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業務,獲得了液晶顯示器的全部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產。
我們相信,只有尋找真正掌握液晶核心技術以及生產線建設運營經驗的企業,才能夠幫助合肥實現液晶帶動家電產業升級的目標。
合肥的投資細賬
《21世紀》:除了合肥要通過向液晶面板升級留住下游整機企業的因素外,合肥在上馬六代線的過程中有沒有考慮過該項目是否適合在合肥發展?
王厚亮:合肥在發展液晶面板產業方面有很多優勢:一是資源和成本優勢。液晶項目用電量約為150000KVA,相當于北京全市的1%,需要兩座22萬KVA變電站不間斷供電,或自備電廠;用水量為22500m3/d,相當于北京全市的千分之四。與北京相比,合肥水、電資源豐富,且價格只相當于北京的50%左右,人工成本也僅相當于北京的50%,另外由于靠近三大電視機生產廠,物流成本也比較低。
二是配套優勢。樂凱公司已經在合肥投資生產TFT-LCD用各種薄膜和偏光片,在液晶面板生產成本中約占30%;芯碩半導體的光刻機也可用于液晶顯示器制造;合肥市現有的幾百家電子元器件企業也可以為項目提供配套。
三就是你提到的下游客戶優勢。經與海爾、長虹和康佳等整機廠溝通,他們都迫切希望合肥設立液晶顯示屏工廠,以便就近為電視整機配套。
當然,就劣勢來講,一方面是合肥發展液晶產業落后于現有的國內幾大液晶基地,產業鏈的配套建設還需要提速,產業集群效應還有待增強。另一方面,合肥地處中原,雖然1小時經濟圈內已有十大家電巨頭落戶,但未來產品供應全國乃至亞洲市場,物流配套仍需加強。此外,省內高校及科研院所雖然眾多,但是液晶顯示專項人才比較北京、上海以及東南沿海地區還有所欠缺。
《21世紀》:液晶面板是一種產業鏈長、對GDP拉動效應大的先進制造業項目。有人認為,地方政府爭相上馬六代線是出于GDP增長的考慮。是這樣嗎?
王厚亮:從京東方五代線的實際運行來看,其對當地的投資拉動是1:6,產值拉動是1:4。該項目在合肥開工建設的3-5年里,將另行帶動300億元的工業投資,達產后每年產值800億-1000億元。合肥用3-5年打造一個1000億元的高技術產業,從投資到達產的速度遠快于傳統產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