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IP傳輸技術基于WDM 的IP 傳送
(4) 波分復用通道對數據格式是透明的,即與信號速率及電調制方式無關。在網絡擴充和發展中,是理想的擴容手段,也是引入寬帶新業務的方便手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369.htm利用WDM技術選路來實現網絡交換和恢復從而可能實現未來透明的、具有高度生存性的光網絡。
IP與ATM的結合是面向連接的ATM與無連接IP的統一,也是選路與交換的優化組合,但其網絡結構復雜,開銷損失達25%以上。IP與SDH的結合則是將IP分組通過點到點協議直接映射到SDH幀,省掉了中間的ATM層,從而保留了因特網的無連接特征,簡化了網絡結構,提高了傳輸效率,但無優先級業務質量。IP over WDM的優勢在于其巨大的帶寬潛力,可以滿足IP 業務巨大的帶寬要求,并解決IP業務的不對稱性問題。WDM 系統的業務透明性可以兼容不同協議的業務,實現業務會聚。依*WDM的高帶寬和簡單的優先級方案,還可以基本解決人們所關心的服務質量(QoS)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IP over WDM 和IP over SDH 將成為大型IP高速骨干網的主要技術,以疏導高速率數據流。IP over SDH 和IP over WDM 的區別在于承載業務量的大小和適應不對稱業務的靈活性上。IP over SDH 傳送的顆粒"小",更適合我國當前的需要,技術上比較成熟,而且標準化程度高。而IP over WDM 則與"光網絡"相結合,適用于"透明"城域網內IP的互聯或未來大型IP骨干網的核心匯接。從發展來看,IP over WDM 無疑代表著網絡發展的方向,它將"光網絡"的發展和IP相結合,可以充分利用"光網絡"的"透明傳輸"優越性和光纖的巨大帶寬,但是目前它的顆粒"太大",沒有低于2.5 Gbit/s 的接口,但隨著低速WDM 接口的出現,它在城域網上應用會越來越多。
IP over WDM 的思路是:不僅省掉了ATM層,也省掉了中間的SDH層,將IP直接放在光路上傳輸。顯然,這是一種最簡單直接的體系結構,省掉了中間的ATM層和SDH層,簡化了層次,減少了網絡設備和功能重疊,減輕了網管復雜性,特別是網絡配置的復雜性;額外的開銷最低,傳輸速率最高;通過業務量工程設計,可以與IP的不對稱業務量特性相匹配,還可利用光纖環路的保護光纖吸收突發業務,盡量避免緩存,減少延時;由于省掉了昂貴的ATM交換機和大量普通SDH復用設備,簡化了網管,又采用了波分復用,其成本可比傳統電路交換網降低一到兩個數量級!
如何實現IP直接映射到光網絡層,有一種正在研究的新方案――波長分組方案。該方案直接將分組映射到WDM光鏈路上,將分組定界和物理層結合起來。采用一種新的稱之為高速同步幀(HSSF)的結構,
HSSF采用SDH125-μs幀結構,為鏈路故障和性能管路提供鏈路狀態標識。HSSF簡化了前向糾錯(FEC)功能的實現。FEC提高了在WDM系統中的性噪比。簡而言之,HSSF實現了于IP over SDH的幀結構,但去除了不必要的SDH功能和開銷(如凈負荷指針技術)。IP over WDM的最大優勢在于巨大的帶寬潛力,目前商用化的WDM系統的容量已達到了400GB/S.顯然,只有這樣的高速率才有可能與未來的巨大的IP業務量相匹配,其他任何技術都不可能與其相比。
WDM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有多達數十上百個可用波道,各個波道信號間可以彼此隔離,因而很容易地兼容不同性質和協議的業務,起到業務匯集作用。網絡管理者不再需要在同一電路上設法混合各種業務,從而有可能不再需要采用復雜的ATM來匯集種業務,簡化了體系結構。至于服務質量問題,IP over WDM的解決思路是*WDM的高帶寬和簡單的優先級方案。按排隊理論,只有網絡利用率超過75%時才需要QoS。當網絡利用率低于70%時隊列很短或根本不存在排隊,常常只需要簡單的優先級方案即可,于是將高質量實時業務放在隊列前面即可保證QoS。實際業務預測表明,未來業務量中真正高質量的實時業務是少數,因而采用簡單的優先級方案和高帶寬WDM來處理QoS問題是有一定道理的。
綜上所述,網絡解決方案多種多樣,三種IP傳送技術都將在電信網發展的不同時期和網絡的不同部分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三者將會共存互補。但從面向未來的視角來看,IP over WDM 將是最具生命力的技術。其巨大的帶寬潛力和爆炸式增長的IP業務是相當匹配的,這種對IP業務最理想的傳送技術將會成為未來網絡特別是骨干網的主導傳送技術。
tcp/ip相關文章:tcp/ip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