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面板企業蜂擁上馬高代線 液晶產業鏈脫節似隱形殺手
對大陸液晶行業而言,產業鏈的斷層主要出現在上游環節。目前,玻璃基板、彩色濾光膜、偏光片、驅動IC等材料的本地配套率相當低,而這些幾乎都是液晶面板中最昂貴的材料。事實上,大陸液晶企業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了,也正在嘗試自己生產上游材料,如上廣電有彩色濾光膜廠(上廣電富士)和玻璃基板廠(上廣電NEG)。不過,其彩色濾光膜目前尚未量產,玻璃基板的生產則是對外來的玻璃進行加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328.htm專家們認為,國內不乏成熟的上游材料供應商,生產玻璃基板的有彩虹(能完成整個制造過程),生產彩色濾光膜的有劍騰(已經實現量產了),“問題在于,面板企業與材料企業之間沒有很好地互動,導致大陸需要的材料多數從其它市場購買,而大陸生產的材料卻多數未供給本地企業”。
值得欣慰的是,上廣電NEC正在為彩虹測試玻璃基板,且已測試成功。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將帶動大陸面板企業更多地從本土配套玻璃基板,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在完善液晶產業鏈方面,大陸企業可以做的還有很多,比如說,國內一些半導體企業也會做驅動IC,如果它們愿意給面板企業供應材料,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谷至華表示。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林元芳在解讀《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時指出:“力爭在3~5年內,以平板彩電整機技術改造為龍頭,以建設TFT-LCD(液晶)高代生產線、PDP(等離子)生產線等顯示器件為突破口,形成平板顯示產業工業配套鏈……實現50%以上的平板顯示面板本土配套,70%以上的上游原材料本土供應。”他認為,隨著政策的出臺,國內液晶產業鏈各環節之間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合作。
一哄而上拔高國內液晶面板生產線水平,并不是國家出臺扶持政策的根本用意,而完善液晶產業鏈,夯實目前存在的產業薄弱環節,才是產業振興的必由之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