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面板企業蜂擁上馬高代線 液晶產業鏈脫節似隱形殺手
上廣電、京東方等企業也告訴本刊記者,對于建設高世代線,國家以及當地政府都會給予他們資金上的大力支持,這相當于給他們一塊進入高世代線的“敲門磚”。“建一條6代或8代線相當于造一艘航空母艦,假如沒有政府的資金投入,單靠企業是絕不可能實現的,他們現在不抓住時機,更待何時?”液晶終端企業廈華電子的一位人士表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328.htm8代線是良策
政策門檻已鋪墊完成,企業們接下來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選擇建幾代線。在這方面,京東方已明確“先6后8”的方向,龍騰光電則準備投建7.5代線,唯獨上廣電的規劃還不太明朗。
據悉,上廣電曾與夏普就購買后者的6代線進行過數次談判,但至今未有結果。知情人士透露,主要原因是夏普開價太高,據說它曾開出約8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對一條用過幾年的舊生產線來說,這樣的價格高得有點離譜,因為現在新建一條6代線的最低資金門檻也就100億元左右。
上廣電內部人士表示:“其實我們已經具備建6代線的技術了,所以如果要上6代線,不一定非要從外部購買,但我們更希望能夠上8代線。”截至記者發稿,來自上廣電的最新消息是可能6代線和8代線都上。
對于大陸面板企業的代線抉擇,專家們的建議是,最好直接上8代線。因為8代線既可以經濟切割46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也可以經濟切割32英寸面板。拓墣產業研究所預測,受金融風暴的影響,短期內32英寸液晶電視仍是消費者的主流之選,但全球經濟一旦回暖,40幾英寸產品可能會重獲青睞,此時6代線的局限性就會體現出來,而8代線則進退自如。此外,8代線還可以利用規模優勢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因此,臺灣廠商奇美電和友達光電都紛紛上馬8代線,兩者在2009年實現量產。夏普和三星的8代線則早已量產了。
一些面板企業則表示,他們也希望“最好能上8代線”,但操作起來難度很大。因為,國內目前尚未掌握8代線的技術,基本上只能靠引進,這樣在一段時間內必將受制于人。而且,國外廠商對輸出8代線技術也很謹慎,以致坊間傳言上海有關方面曾發出“誰來上海投資8代線,就把5代線送給誰”的聲音。
隨著主流廠商相繼加入8代線陣營,到2010年,全球大約將有9條8代以上生產線實現量產,屆時市場能否消化如此大的產能實在有點懸。拓墣認為:“選擇幾代線只是定位問題,關鍵是看上了之后能不能把產業鏈做起來。”
產業鏈脫節
在借著東風上馬高世代線的同時,如何完善液晶產業鏈也是大陸面板企業最關心的問題。某面板企業的負責人甚至這樣說,與其爭先恐后地上高世代線,不如潛下心來做好現有生產線的產業鏈,“上高世代線固然是好事,但如果不能齊心協力把產業鏈滾動起來,提高配套的國產化程度,恐怕政府的投資也不過是調味的‘胡椒粉’罷了,不能填飽肚子”。
產業鏈脫節
已經讓大陸面板廠商們嘗盡苦頭。上述負責人透露,去年第四季度,由于臺灣一些面板材料供應商在金融風暴中突然倒下,使他們在一段時間內竟買不到材料,最后只好去日韓采購,運輸成本因此增加不少,銷售環節也被打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