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泡沫破滅 千億投資恐打水漂
許多光伏企業停產半停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2663.htm作為產業鏈下游,我國光伏組件企業極度依賴出口。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了西方發達國家實體經濟,我國光伏企業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下游需求的萎縮,是多晶硅企業乃至整個全球光伏產業都面臨的嚴峻問題。
政策依然是決定光伏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目前主要發達國家產業扶持政策開始向下修正。2004年《可再生能源法》中對太陽能發電的強制上網電價補貼,使德國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
長城證券分析師表示,德國的大力補貼,反而造成了光伏組件居高不下,與其希望達到的效果偏離;再加上金融危機,繼續維持之前的扶持政策會讓國家財力吃緊,所以出現了各國紛紛向負面調整產業政策,全球光伏裝機容量會逐步放緩。
而韓小平指出,終端需求萎縮才是最根本的問題,就算補貼還在,目前愿意去購買的用戶也會少很多;“只要國外的經濟形勢未見轉機,多晶硅需求萎縮將持續。”
此前曾有消息稱,目前國內有300家光伏組件企業倒閉,這一規模得到了前述硅片廠人士的認同。他告訴記者,歐洲是光伏組件出口的主要市場,但現在歐洲兩個主要的光伏大國德國和西班牙都減少了對產業的扶持,再加上匯兌損失,好多沒有穩定客源的組件廠都停產、半停產了。該人士還透露,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所在企業產能就沒有充分釋放。
“在目前的形勢下,光伏企業要么倒閉死掉,要么就必須開發新市場。”此前,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對媒體表示。
新技術挑戰晶體硅電池
新進入者既要發愁產品銷售情況,又要擔心技術方面的升級換代。今年年初,太陽能薄膜電池已經被二級市場資金所追逐發掘。
在衡量電池優劣最重要的指標——光電轉換效率方面,薄膜電池已經被證實優于傳統晶體硅電池。韓小平介紹稱,目前多晶硅硅片厚度約為180微米,但實際發電中有用的只有3微米,剩下的部分光過不去,不能產生電流。而薄膜電池就規避了晶體硅電池的這一問題。
在韓小平看來,薄膜電池的前景更為廣闊。韓小平還表示,嚴格意義上來講,多晶硅電池并不是完全的清潔能源,這是一個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的產業。因此,隨著新技術的成熟,多晶硅電池也會遭遇挑戰。
先知先覺的風投資金已向這一新領域聚集。去年7月,聯想投資出資浙江先進太陽能;11月,英特爾投資與國際金融公司先后投資深圳創益科技與河北新奧太陽能,這些投資對象均從事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長城證券分析師表示,在這一輪產業調整中,最后能夠活下來的是兩類廠商:產業鏈有向下游延伸;或有進行薄膜電池技術儲備。
千億投資恐蒸發多晶硅企業何去何從
據不完全統計,A股上市公司中至今已有超過10家投資多晶硅項目,已公告的投資額近60億元,總投資額高達300多億元。而這個范圍再放大至非上市以及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總投資規模將超過千億元。
如今行業面臨著上游產能過剩和下游需求萎縮兩端的壓力,這些企業的投資何時才能收回?
韓小平表示,進入得早的企業多少還嘗到了暴利,新進入企業就難說了。長城證券分析師則指出,國內多晶硅企業的成本價格為每公斤40~50美元,只能說是還有賺而已。
但是前述硅企高管認為,價格還會往下走,甚至會觸及成本線。專家預計,隨著今年產能快速釋放,多晶硅價格將繼續下跌,現貨價格將與長單價格靠攏。
幾乎沒有人是樂觀的。早在2007年9月,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就對媒體表示,預計到2010年國內光伏產業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洗牌過程;而多晶硅行業,業內甚至有分析師認為,最終存活下來的企業可能僅有3到5家。
那么,那些巨額投資如何收回?今年這些新進企業該如何應對?記者就此聯系了江蘇陽光、特變電工、南玻A等多家上市公司,但遺憾的是并無一家公司給出答復。
在美上市的光伏股中,已躋身全球前三的光伏組件制造商無錫尚德,一年前的股價接近50美元,如今僅剩7.40美元;而全球最大的硅片制造商賽維LDK,股價也由去年51美元以上的高位,跌至現在的4.85美元。而在常見的A股行情軟件中,如今在天威保變等相關概念股中,已不能看到以無錫尚德為代表的海外中國光伏股前日報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