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業界動態 > 王禮恒:中國尖端科技創新與軍民技術轉移

        王禮恒:中國尖端科技創新與軍民技術轉移

        作者: 時間:2008-10-20 來源:中國測控網 收藏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下午好,首先說中國航天的發展,對于我們裝備制造業的支持,尤其是當年西方控制我們的時候。第二國家對于航天有很大地投入,除了在航天領域以外,也應該為國民經濟做點貢獻,所以本著這么一個精神,今天我斗膽在制造業大師面前講講想法,主要講三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8832.htm

         

        王禮恒(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第一就是說我們對制造業的認識,我簡單講,因為上午很多同志講得很多。第二我制造一下航天制造業的情況,第三如何用航天制作加快國家經濟的發展。

          首先加速制造業轉型升級是實現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從世界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和必然。因為過去制造業很大的發展,技術很落后,需要很強的市場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我們比較多的處在價值低端,所以我們要價值轉型。

            第二提出裝備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構建創新國家的重要內涵。國家規定2020年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決策。在這當中,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最重要的體現就是要完成中長期發展規劃,而中長期發展規劃當中核心是設立重大專項。因此現在我們已經看來,十六個重大專項當中,有八個是裝備制造,可見國家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我們裝備制造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另外就是落實06年國務院頒發的重要意見,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這里也說了,要支持航空航天的發展,我們也感覺責任深遠。

          我們深感裝備制造在我們國家的投資當中舉足輕重。第二介紹一下航天制造業的形式和要求。航天制造業實際上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自身的航天器的制造,包括運載火箭、衛星、飛船,包括一系列的地面的配套設施,還有我們的武器裝備。

          第二方面,就是轉化,服務于國民經濟的非航天專業的制造。比如說用航天的特種技術來開發應用,現在正在做的就是煤化工,國家發改委支持的煤化工項目,一個在河南,一個在安徽。今天剛剛得到消息,昨天應該說一次實驗獲得成功,這方面包括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等等新、新,還有衛星應用,尤其是衛星應用的產業要很好地去做。

          發射衛星,制造衛星,從整個產業鏈當中,占的比例也就20%多一點。我們國家在衛星應用的領域當中仍然滯后,這是要重點發展的領域。

          下面介紹一下我們航天制造業所面臨的形式和要求。重大的航天活動關系國家的戰略意義和安全,我想人們都知道,航天的很多活動關系到國家的安全,也體現了國家的綜合國力,也是能夠維護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所以我想航天的發展,應該圍繞國家的戰略目標和國家的戰略利益。

          新世紀我們面臨一個新的形勢,新世紀主要的國家是以航天領域為重要的競爭領域。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人講過,誰占領了空間,誰就占有了地球。目前美國仍然持這種觀點,因此空間是當前的制高點。布什總統發布了他們新的航天政策,要維持航天領導者的地位。俄羅斯也不敢落后,要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歐盟強調要提升自己的航天能力,日本、印度也想躋身于全身的航天領域前列。所以當前航天領域的競爭很激烈。

          第三方面就是當前航天承擔的多項的重大責任,同時國家要求航天在某些領域首先要達到世界的先進水平,十六個重大專項當中跟我們航天有關的是四個。包括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還有新的運載火箭等等。

          第四是我們面臨全面的變革,變革的特點就是信息化的戰爭,軍事打擊還有要快速反應。美國人強調,兩小時之內達到地球上任何一點,所以軍事變革對于我們來講,是一種嚴峻的挑戰。

          第五航天也是國家高科技產業化的重要領域,第一個是國防建設的需要,一個是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進步,提高國民生活質量的需要。

          “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講,航天首先應該在產業化領域應該做得更好,我們目前正在朝這個目標去奮斗。下面介紹一下,航天制造業的特點或現狀。

          特點是這樣,產品制造基本上是多種模式并存,有單件的,有批量的,產品的狀態變化比較多,經過實驗,要改進,要調整,零部件的品種很多,很雜。做我們神舟飛船,所用的元器件,用了大概八萬三千噸左右,我想重復得比較少,單品種的比較多,有零散型的特點。

          第二有高質量的要求,原則上講,你這個載人確保成功,萬無一失,一定是高質量,高可靠。所以現在我們的運載火箭,所有的控制系統都是雙備份,哪個出了問題,另一套可以保證正常飛行。

          另一個產品的高綜合是它的集成性,因為大家知道作為飛船,現在到110個研究院所,三百多個單位,到我們這里組裝集成,性能的合格性,性能的一致性要做得很好。

          航天五十二年以來,形成了自己的自主研發和創新的機制,另外高品質和高可靠的制造保障體系,跟大家介紹一下。比如我們從96年10月份以來,到現在為止,運載火箭發射了六十幾次,都連續成功了。因為是一個很復雜的產品,很復雜的系統,所以很多人都想小概率事件肯定是不存在的,失敗肯定是存在的,問題看你的工作做得如何?盡可能減少小概率事件的發生,所以應該有很好的質量和可靠性的保障體系。

          另外具有重大項目的系統工程的管理能力,這樣才能保證航天的產品運作、生產的需要。管理非常重要,溫家寶總理總結航天的經驗五條,當中有一條講到了,我們不是哪一個東西,哪一個零部件,我們追求的是最終的產品,衛星、導彈最優。中國的可能周期很長,風險很大,我們追求的是結果的優化。

          另外在信息技術、新等等方面,加速產業化進程。我們衛星上面用的太陽能帆板電池,太陽能電池,我們用這樣的技術加速太陽能發電的,還有風力發電的產業的發展。

          當前我們正在加速推進軟件信息化的平臺,利用這次平臺來實現你的設計、制造,一直到生產加工、組織實施,做到無紙化。我們現在正在做這一點,利用信息化改造我們傳統制造業的進程。

          下面重點講一下,發展航天制造。

          國家對于我們的航天投入,國家對經濟建設應該有所回報。我們感到現在我們還有一定的優勢和能力,主要是什么呢?一個是自主創新的能力,我們航天應該說當年在帝國主義封鎖我們的時候,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起來的,所以到現在為止,有這樣的體制和機制,有這樣的氛圍。另外在新世紀,上面介紹了重大專項中,推動我們持續地前進。而且科技集團公司是國家所確定的創新型示范企業,這個也為我們創造了好的條件。

          到現在為止應該說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基礎設施的體系,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創新人才的體系。人才的問題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這次省的計劃完了之后,大量地報道,科技隊伍的平均年齡不到35歲,當年我退下來的時候,我們的班子里頭基本上是三十幾歲,四十幾歲,整個的隊伍的年輕化,充滿了活力。我們感覺到這是很值得發揚的一條。無論如何不要論資排輩,要創立競爭氛圍,讓有才能的人脫穎而出。

          另外就是高品質、高可靠性的保障體系。首先說任何的產品一定要含有質量的優勢。產品比如說作為運載火箭,一定有質量保障標準,所有的單位都有質量保障體系,而且這個體系要經過認證。另外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我舉一個例子說,哪一個元器件出了問題,按照以往,換一個就可以發射,可以飛行。現在不行,為什么壞了?這個要清楚。所以這件事我們感到還是很嚴的,一般的哪一個壞了,換個好的,不就走了嗎?我們有五條標準,弄得很清楚。另外作為一個企業來講,質量文化非常重要,理念很重要。我們特別強調的質量是從源頭抓起,我們爭取要一直做出來。

          第三,有復雜大系統的集成能力,非常重要的就是當前在航天創建的就是系統工程管理的理念。我以總體為主導,我們任何一個型號,以專業的系統集成的模式,還有連著指揮線,賦予他們很高的權力。

          另外我們目前也通過信息技術的發展,實現航天產品的系統生產。第四就是具有強大的系統工程的管理能力。我們航天制造業究竟怎么發展,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個是保障國家安全,我們的裝備、導彈武器、衛星、運載火箭等等。我們想有幾條,一個叫發揮航天在大系統集成制造方面的能力和優勢,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

          第二點就是要以國家重大裝備制造業的振興為基礎,充分發揮研發和創新的優勢。另外就是要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同時要發揮我們專業化和系統的優勢,放到我們的產業規模,加速產業升級。

          我們準備采取這么幾條措施。

          一、發揮航天高技術的優勢,開發新、新等領域的產品,加快產業化的競爭。這里頭大概最重要的我們感覺到,你航天老說是高科技,航天做得不錯,究竟在制造業,在國民經濟當中能夠轉化多少,究竟在哪些領域能發揮作用?這條是我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的一個問題。我們想還是應該以航天的核心技術為基礎,應該是有優勢的項目。

          我舉個例子,比如我們正在做的, 大家知道導彈、火箭要控制要A1系統,把這個技術用到采掘業方面等等。另外要發揮我們自主創新和系統集成的優勢,第一個措施。

          第二就是說要依托航天產業基地,打造航天制造產業。這里的話,一定要以產業基地為平臺,促進轉化。另外的話,以這個航天企業為核心,要建立一條龍的發展模式。

          這個圖上面,過去航天科技四大塊,一大塊就是北京,另外一塊的話就是西安,我們東陵為主,還有一塊就是成都,是我們制造業為主的,還有一個是上海。現在進一步的要發展的一個就是上海,上海航天工業園區已經開始很快地加速建設,大概是五個平方公里。一平方公里已經差不多了,很多的新的等等,新材料都放進去了。

          另外一塊就是深圳、香港。昨天新聞聯播里報道了,深圳的園區昨天已經開始做。我們想發揮香港和珠三角的優勢,能夠把制造業的產業化做好。另外就是內蒙,內蒙現在正在做的就是硅的產業。另外和我們上海的電池配套,作為上游的產業鏈條。還有就是天津,天津現在我們正在做的新一代的大運載火箭總裝放在天津,經過海運到海南發射場,直徑五米,鐵路運輸的都很難,準備在天津做一個轉化的基地。西安那邊還有一個航天產業園區已經開始建立,在那里的話,有我們一些電子的,機械的,動力的技術。

          總之希望把我們的產業基地建好,作為把航天技術向民用的轉化。這個就是我們所介紹的這些地區重點發展的產業,其他我不詳細說了。

          第三條就是說要推動制造業由產品,以產品為中心,向制造向服務轉變,提高服務的能力。這是經過我們研究以后,可能要重點,我們發展比較慢,制造業比較晚,在這個領域當中,制造向服務這個領域當中能不能有所作為。

          轉變從傳統的理念向現代的理念轉變,一個以產品為中心,一個以客戶為中心。最后就是要加強制造業與信息化的互動與融合,構建數字化制造能力的單元,建立網絡化的ED系統供應鏈的保障的制造能力體系。

          我們深感航天應該說也是在跟信息化密切相關,但是自身的制造業的信息化程度比航天業要差,所以從這塊要趕快起步。只能把數字化單元做好,在這個情況下,能夠構建平臺,聯網,真正做到能夠無圖的設計和制造,提高我們的產業水平。

          我們非常希望通過戰略會和制造業的主體部門加強溝通,把航天技術能夠轉化,為大家服務好,為國家做貢獻。要不國家投入那么多錢,發射衛星、導彈還不夠,還應該為大家做一點貢獻。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胜县| 华池县| 桃园县| 鲁山县| 建宁县| 大宁县| 新泰市| 乡城县| 铁力市| 绩溪县| 淅川县| 华容县| 洪雅县| 余庆县| 金阳县| 宣汉县| 沾化县| 嵊泗县| 白城市| 昌图县| 门源| 保山市| 柯坪县| 波密县| 长沙县| 乐清市| 云林县| 鹤庆县| 蕲春县| 乳源| 彭泽县| 宜黄县| 秦安县| 翁牛特旗| 磐安县| 咸丰县| 新邵县| 成都市| 宜君县| 桑日县|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