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連續巨虧何去何從
全球第二大PC處理器生產服務商AMD日前宣布,決定退出掌上設備和數字電視芯片市場。幾乎同時,AMD也宣布,總裁兼COO德克·梅爾接替魯毅智出任 CEO,而魯毅智將繼續留任董事長一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6198.htm據載,AMD由于已持續幾個季度虧損,其中第二季度預計仍將虧損12億美元,為此決定放棄上述兩項不具備戰略意義和不盈利的非核心業務。但有專家分析說,要在今年下半年扭虧為盈,AMD困難重重任重道遠。
AMD何以連續巨虧?
AMD一向不甘居“老二”,一直以挑戰英特爾為榮,然而這一戰略也使它過于奔波勞頓,甚至“心力交瘁”。AMD在過去的16年間與英特爾一路打下來,8年獲利,8年虧空,尤其是近兩三年似乎已經疲憊不堪,力不從心。
概括AMD失利巨虧,分析有四大“硬傷”:一是收購ATI進入芯片市場過于急功近利。在收購ATI之前,AMD自有現金只有30億美元,卻要以54億美元全額并購ATI,只好又向摩根士丹利借款25億美元,這使得AMD背負了巨額債務,而AMD連續七個季度虧損,其中很大一部分虧損是由于收購ATI帶來的商譽損失。而且,AMD自身產品線拉長,與Intel的價格戰也需要大量資金支撐。芯片行業歷來就被看做是“吞金”行業,而“糧草”不足,使AMD步履維艱,難于抗衡英特爾,在競爭中落敗;二是新產品開發不力喪失領先優勢。AMD一直堅持與英特爾等對手“拼速度拼性能”的激進市場戰略,然而業界期望值極高的AMD“巴塞羅那”處理器卻一再推遲并出現嚴重的失誤;三是錯誤低價策略使AMD難于贏利。AMD似乎給人一種便宜貨的印象,似乎總矮英特爾一頭。AMD為了和英特爾搶占市場,不得不全線采用低價策略。在桌面處理器中,AMD的Althon64和英特爾的高端產品線奔騰4以及奔騰D是平級的,但當英特爾重新打出新的高端產品酷睿2處理器后,AMD卻沒有全新架構的產品線去支撐一個新的高端。只能隨著英特爾奔騰4和奔騰D的降價,而重新將自己最高端的處理器定位降至和英特爾中端處理器同樣的價位。雖然依靠低價AMD獲得了市場,但與此同時卻喪失贏利空間。
另外一個失利的重要原因就是AMD逐漸偏離了主業。AMD的實力的確是有限的,但是它卻試圖在處理器全線領域去挑戰英特爾。AMD一直標榜自己是技術為重點的公司,公司的重點是設計和開發微處理器,但它在執行上不斷偏離此中心,比如隨意竄入移動互聯網設備、筆記本電腦市場等,然而這些并不是AMD專長,而可能是個陷阱。
十字路口,AMD如何重振雄風?
Mercury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師Dean McCarron表示,“過去十年以來,AMD好幾次都化險為夷,他們總是會在最后關鍵時刻振作起來。”希望此次領導層的更替與革新也會給AMD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早日扭虧為盈。而只有調整戰略、改革創新才能救自己。
一是堅持走自己特色之路。英特爾在32位時代創造了極大的輝煌,壟斷地位已不可撼動。AMD要生存發展,不能再亦步亦趨地追蹤英特爾的腳印,也不要老與英特爾“拼速度拼性能拼市場”,而要獨辟蹊徑堅持走自己特色之路,把拯救自我的目標鎖定在64位,因為64位運算優勢一直是AMD一個獨有的王牌。同時要重視發展多路服務器。多路服務器也是AMD優勢所在,許多客戶喜歡在系統中使用AMD的處理器,尤其是高端多路服務器。AMD在這一領域有競爭力,在可預見的將來,其仍然在這一領域應能夠收獲頗豐。
二是重心放在贏利產品。低端大路貨難有贏利空間,寄望低端產品是難于翻身的。即使是英特爾的低端產品也賺不到什么錢,只不過是其產品戰略的一部分。因此放棄低端臺式機產品,這對“積貧積弱”的AMD是一個重要策略。因此AMD應當用全新架構的產品線去支撐一個新的高端,加強產品的整合營銷,加快調整優化企業產品結構,砍掉持續虧損銷售的產品,使品牌形象得到一定提升,同時努力發展中高檔產品,把中高檔產品產銷比例提高到一個新高度,通過高中低檔產品組合體系鞏固搶占市場份額,以彌補單一的價格競爭力的不足,維護主流消費人群對品牌的忠誠度,提升產品整體競爭力。
三是退出非核心不贏利的業務。堅決遠離移動互聯網設備、便攜筆記本電腦,兩者看起來不錯,但這并不是人人可以玩的,因為這并非是一個利潤豐厚的市場,而且競爭對手也十分強大。AMD更好的策略應當是集中資源營銷其核心優勢的處理器產品,在這方面做強做大,而不是全面經營處處開花。
無論從革新、整合,還是技術上,留給AMD的時間已經不多了,AMD能否扭虧為盈、重獲新生只能有待于時間的檢驗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