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分析:從國外經驗看政府和運營商震后通信部署

        分析:從國外經驗看政府和運營商震后通信部署

        ——
        作者: 時間:2008-06-18 來源:人民郵電報 收藏

          4 以全業務經營為契機,全力推進衛星系統的建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4372.htm

          在遭遇、洪水、颶風以及海上搜救等突發事件時,衛星是最為重要的手段。衛星通信在美國應對“卡特里娜”颶風災害以及這次汶川大中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國衛星通信業務的發展還處在較為初級的階段,無論是用戶的數量還是應用的環境等方面都不夠成熟。如果重組方案實施,對我國衛星通信業務的發展將帶來有利的條件,將推進衛星通信事業在中國健康、有序、快速的發展。

          美國衛星產業界的相關專家在“卡特里娜”颶風事件后提出了促進衛星通信在災害應急中應用的四項建議:一是在未來所有重大電信網絡規劃中都應當將衛星通信納入其中,并將衛星通信系統視為電信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衛星應急通信系統必須預先配備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三是衛星應急通信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作為首批救災人員趕赴災區;四是必須為應急救災通信預留專用的衛星頻段,并對這些專用頻段采取保護措施。以上的建議對促進我國衛星救災通信事業不無借鑒意義。

          衛星通信有其固有的獨特優勢,是在極端條件下實現通信聯絡的“最后的依靠”,但衛星通信由于通信資費高、操作使用比較復雜、通信終端耗電量大、通信信號受干擾因素多等多方面的局限,需要在發展中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才能在我國災難通信中發揮基礎支撐作用。

          5 加強協作和互助,發揮通信抗災的整體效能

          通信系統的運作必須依賴多個方面的資源和條件,特別是電力供應,如果沒有可靠的電力保障,最先進的通信裝備都將淪為漂亮的擺設。但令人遺憾的是,在大的災難降臨時,電力設施往往具有更大的脆弱性,無法確保通信系統運行的供電需要。面對這樣的挑戰,通信既要尋求與電力部門最大限度的合作,共同致力于降低通信電力系統的脆弱性,又要充分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大對自備電機、風能和太陽能利用等供電基礎設施的投入,努力消除通信系統面臨災害侵襲時的供電“短板”。

          在重大的災難事件降臨時,通信保障幾乎關系到全體通信客戶的切身利益,在災難當頭時怎樣加強協作和互助對發揮通信應急的整體效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這次汶川大中,各運營商以大局為重,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協作和互助,在資源共享、人員互助等各個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這是通信運營商同舟共濟、協力抗災的很好的范例。

          對全社會來說,通信抗災是一個整體概念,沒有運營商的協作和互助,必然會陷入混亂和無序狀態。因此,通信運營商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擔當起通信抗災的歷史重任。

          6 有機整合社會通信資源,提升全社會應對災害的通信保障能力

          從國內外災害通信保障的實踐來看,能不能有效整合社會的通信資源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全社會的通信資源表現形式十分豐富,特別是在業余無線電、互聯網等領域,有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和裝備等資源,如果這些資源能得到有效的開發和有機的整合,必將成為災難通信的新生力量。

          在汶川大地震中,業余無線電愛好者為災區的通信暢通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作用,如果能對業余無線電資源進行更好的組織和動員,必將會起到更好的效果。互聯網是當今世界災難應對中最具輻射力和動員力的媒體,而且由于其對各類自然災害具有極強的抗毀性,因此在災難應對中具有無可撼動的獨特地位。在汶川大地震的應急救援過程中,互聯網在信息共享、資源調度、社會動員以及輿論監督等多個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互聯網重點關注這一次歷史罕見的災難事件,那對中國兩億多的互聯網網民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通信運營商在災難應急通信方面有很多天然的優勢,但也有自身固有的局限性,如果能夠拓展視野,從全社會的角度來整合通信資源,就能迅速壯大通信抗災的實力,能更有效地滿足緊急狀態下的通信需求。運營商可從自身的客戶群體中進行通信資源的開發,比如征募通信服務志愿者、進行手機災情通報等,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政府和運營商在搶險救災人才和信息來源方面的不足。

          在各種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面前,盡管人類顯得十分脆弱和無奈,但除了積極主動、勇往直前地面對各種挑戰以外,我們別無選擇。通信是人類現代文明發展的產物,也是人類戰勝自然、適應自然的重要武器。有了長足發展的中國通信業具備了應對各種災難的條件和能力,相信站在新一輪發展起跑線上的我國通信業只要牢牢堅持“通信——以人為本”、“通信——拯救生命”兩條準則,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就一定能夠在新的災難面前變得更加從容、變得更加戰無不勝。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通信 地震 運營商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 江达县| 黄陵县| 宜宾县| 莎车县| 永仁县| 澄城县| 甘南县| 西乌珠穆沁旗| 浠水县| 彭州市| 吉木萨尔县| 安龙县| 南雄市| 河源市| 化州市| 平顶山市| 华安县| 四子王旗| 怀来县| 桐梓县| 清远市| 平阳县| 博野县| 鄂州市| 女性| 甘谷县| 洛川县| 太和县| 玉溪市| 内黄县| 水富县| 佛学| 诸暨市| 虞城县| 青神县| 昭通市| 轮台县| 高尔夫| 三江|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