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9號開創衛星直播時代
6月9日晚上20點15分,承載著廣大偏遠農村地區觀看數字電視希望的“中星9號”噴出熊熊烈焰,直沖云霄。作為中國首個直播衛星,中星9號將承擔中國直播衛星與電視廣播的重任,其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將進入電視衛星直播的時代。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加個“小鍋”就可以免費接收數字電視節目。“衛星傳播的方式能否在有線覆蓋的地方開通?這個問題不好說,目前仍舊在研討當中。”昨日,廣東有線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峰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衛星與有線傳輸的方式,有一定的競爭,但目前更多的是互補。如何解決各種傳輸方式的競合關系,切實使城市和農村的用戶都享受到便利,是目前主管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
側重農村地區使用
記者獲悉,中星9號衛星升空后,全國97%以上的居民只要使用0.45-0.6m天線,就可直接接收150-200套數字標清電視和高清電視節目。按照初步的計劃,中星9號衛星將采取不加密的方式傳輸至少47套電視節目,而一些付費頻道和高清HDTV頻道將采取加密方式傳送,用戶需購買收視卡之后才可接收。
由于在覆蓋效率方面擁有絕對優勢,中星9號直播衛星的投入使用,將有效解決中國廣大偏僻鄉村無法收看衛星直播節目的尷尬。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3.78億戶家庭中,其中有線電視用戶為1.4億戶,其余2.38億戶主要通過無線方式接收廣播電視。中國由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整體轉換中,解決這部分觀眾的收看問題是更加迫切的問題,衛星直播目前被廣電總局定位為從技術上根本解決偏遠山區和覆蓋盲區群眾聽廣播看電視難的有效手段,因此開展電視節目直播到戶的傳輸業務具有現實意義。
昨日,記者獲悉,衛星傳播的商業模式是向各地的衛星電視臺收取衛星帶寬租售費用,而對電視觀眾免費,按照預計,中星9號將在奧運前投入使用。
四類傳輸方式亟待定位
有觀點認為,衛星傳輸對目前每月收費27元的有線數字電視將造成沖擊,而不少用戶也相當關注,自己加個“小鍋”是否就可以免費接受衛星電視?
對于記者“衛星傳播有沒有可能在有線覆蓋的地方開放”,廣東有線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峰表示,不好評論這一問題,目前相關部門也正在研討這一問題,但尚未有定論。而廣電總局科技司有關人士表示,“中星9號”主要針對偏遠的、看不到電視、聽不到廣播的農村地區,而對于其在城市是否免費目前還不好說。
有分析認為,直播衛星計劃的初期,國家不會允許城市地區接收衛星電視,因為有線電視網絡和數字化已經投入了巨大的前期經費和資源,因此在城市地區,有線電視會繼續壟斷。
“衛星與有線傳播兩種方式,有一定的競爭,但更多的是互補”,不過,也有分析認為,隨著地面數字電視也即將在北京、深圳、廣州等部分城市開播,未來三種接收方式之間如何定位和競爭,還存在變數。
在此前CCBN(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主題報告會上,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要求,處理好有線、無線、衛星、互聯網等各種傳輸手段的關系,力求做到優勢互補、適度競爭、協調發展。本報記者黃漢英
-鏈接
衛星電視直接接收仍受限
根據國務院此前頒布的《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個人不得安裝和使用衛星地面接收設施,單位設置衛星地面接收設施的,必須由省級人民政府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審批。因此,中星9號成功發射,并不意味用戶自己加個天線就可以接收節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