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有了“定心丸”,北斗與“格洛納斯”互補聯合,GPS有對手了
近階段,中俄兩國在衛星導航系統領域的大手筆頻頻出現。按照既定計劃,我國成功發射兩顆微厘空間北斗低軌導航增強系統試驗衛星。時隔不久后,俄羅斯空天軍同樣將一顆“格洛納斯-K”系列導航衛星送入軌道。這兩次航天發射任務分別為北斗導航系統及格洛納斯導航系統服務。與此同時,隨著中俄簽署導航互換協議,中俄在衛星導航領域的戰略合作,引發全球關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210/439043.htm由于衛星導航系統的研發、建設門檻非常高,能夠在該領域有所成就的國家也屈指可數。截至目前,通過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確認的供應商也只有中美俄及歐盟四家。這其中,歐盟的GALILEO伽利略導航系統由于存在一系列技術問題,在市場應用推廣方面步履維艱,中美俄無疑處于市場應用的第一集團。特別是美國的GPS,一直占據全球民用和軍用市場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在軍用領域,美國的GPS在精準打擊領域起到關鍵作用,不僅被美軍各個兵種廣泛使用,也被很多國家的軍隊使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北斗導航系統后來居上,已經具備了和GPS分庭抗禮的實力。相對來說,俄羅斯受到技術和資金的影響,“格洛納斯”系統搭建始終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在俄烏軍事沖突爆發后,俄軍甚至不得不使用民用版GPS協助作戰,這讓系統的導航精度大打折扣。和GPS相比,我國的北斗在精度領域已經后來居上,再加上一批批北斗衛星升空,覆蓋面也在持續擴大。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北斗的未來發展前景將好于GPS。
當然,由于我國在衛星導航領域起步晚,在技術和經驗方面和美國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和GPS相比,我國北斗系統在高緯度覆蓋率和抗干擾能力方面存在短板,而這兩點恰恰是“格洛納斯”系統的優勢。再加上中俄均為美國的潛在競爭對手,在核心技術領域,美國也同步對中俄兩國卡脖子。在這樣的背景下,又有中俄戰略合作作為前提,北斗與“格洛納斯”的合作就水到渠成了。
按照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在不久前結束的中俄衛星導航戰略合作項目委員會視頻會議上,兩國已經正式簽署協議,要在中俄兩國境內分別設立導航站。其中,我國吉林長春、新疆烏魯木齊和上海三座城市都會搭建格洛納斯系統導航站,俄羅斯境內同樣有三座城市搭建北斗系統導航站。
未來,兩國可以共享兩大導航系統,真正實現資源和技術的共享,這種1+1大于2的合作效果,無論對北斗還是“格洛納斯”而言,都將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共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