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和用戶才是電信重組核心
傳聞已久的電信重組終于塵埃落定,新組建的三大運營商將在全新的格局下展開競爭,那么,這一新格局將給消費者帶來什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3804.htm在這次重組中,被提及最多的問題是,聯通G網和C網的拆分在技術上存在重大困難,勢必導致重復建設,而原本就規模巨大的企業的合并將遭遇人事安排和企業文化上的嚴重障礙。然而在我們看來,這些問題不是最核心的質疑,對于新電信和新聯通,重組帶來的巨大機會將遠遠超過克服這些困難的代價。
所謂企業,是為實現某種商業模式而進行資源配置與組合的載體,因而判斷企業的分拆與合并是否可行,最重要的是看其核心資源是否具有良好的可分割性(對于分拆)和組合效益(對于合并)。技術專家有時會過分看重技術和硬件資源的重要性,但對于電信公司,牌照和用戶才是核心資源,所以,只要牌照和用戶的分拆與合并是可行和有利的,那么電信公司的重組就是可行和有利的,至于其他次要資源,租用、外包或者另起爐灶,都是可選之路,不會構成致命障礙。
舊聯通的牌照和用戶資源顯然是可分的,這一點大概沒有異議,那么這些牌照和用戶資源在新電信和新聯通中的組合是否有利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牌照的組合賦予了他們全業務經營權,從而加強了在新的競爭格局中抗衡中移動的能力,這正是他們長期渴求的機會,也是此次重組的核心目標。全業務意味著可以為每個用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和全面的通信解決方案,運營商可以憑借靈活的產品組合為用戶量身定制簡化、適用和成本合理的單一通信套餐,這將大大加強運營商提高客戶黏性的手段。
這一點對于原先的固網運營商尤為重要,隨著手機價格和移動資費不斷下降,單純的固定電話日益失去市場,許多用戶保留固定電話僅僅是為了獲得與之捆綁的寬帶和小靈通服務,固定電話經常被他們視為累贅,而運營商從中得到的收入也少得可憐。全業務讓運營商有可能把固話、IP電話和移動電話一體化,既可改善用戶體驗,又可提高業務深度、客戶黏性和ARPU,這些潛在的機會和利益,僅僅從通信技術的角度是看不到的,也正因此,此次重組的反對者多為技術專家,而在經濟學家、管理學者和投資者中,則看好者居多。
再看客戶資源的組合效果,重組之后,新電信和新聯通的用戶數都將接近或超過2億,雖只有新移動的一半,但已是同一重量級,而且這一差距將被他們在固網上的優勢所彌補。許多觀察者沒有注意到的一個重要前景是:在將原有單一業務用戶轉變為全業務用戶方面,原固網運營商具有天然的優勢,因為他們已經先行克服了固網接入中最令運營商頭痛的“最后一公里”障礙。這一障礙使得新移動難以在短期內將其龐大的移動用戶轉變為包括寬帶和固話的全業務用戶,畢竟鐵通的固網覆蓋率太低了。相反,向固話和寬帶用戶提供包含了移動服務的全業務套餐則容易得多。這一點,將為電信聯通有效抗衡移動創造有利局面。
當然,所有這些都僅僅是機會,能否將其轉變為現實優勢,則要看運營商們是否能認清機會和障礙,制訂合理的轉型戰略,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組織和實施能力,同時,他們還必須克服大型國企在人事和組織結構靈活性方面、在企業文化包容性方面所特有的弱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