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位數之爭趨淡 低功耗、差異化受寵
作為嵌入式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MCU(微控制器)是推動對象系統實現全面智能化的重要力量。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MCU從早期的4位、8位發展到現在的16位及32位,甚至已有廠商推出64位產品;而產品的應用也遍及通信、消費電子、工業控制、醫療、安保、交通、航天、國防等諸多領域。
應用融合淡化位數之爭
在MCU產品領域一直存在著“位數之爭”的說法,并且不同位數的MCU產品市場表現的確有明顯差異。目前,16位和32位產品市場增長迅速,8位產品增速趨于平穩,而4位產品則由于技術不斷升級和價格持續下降,銷售額增長緩慢。
“從出貨量來看,8位MCU依然保持領先;但從增長趨勢來看,32位MCU是最快的,未來有可能趕上甚至超越8位MCU,必然成為競爭熱點。并且,某些傳統的8位MCU廠商也開始進入32位MCU領域。”上海愛普生電子有限公司戰略企畫部經理蘇斌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同位數的MCU產品根據其價格、生產工藝、計算能力、尋址空間、集成度、引腳數等方面的差異,分別適用于低、中、高端應用,并各自占據了一定的傳統市場。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產品界限逐漸模糊,各類產品間也發生相互融合和替代的情況。比如,隨著現有應用復雜度的提高,對MCU的性能、尋址范圍等要求也隨之提高,使得某些應用從采用8位MCU轉向16位MCU,甚至直接轉移到32位MCU。”
也有業界人士認為拋開應用市場而孤立地談論MCU產品的位數并沒有太大意義,通泰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政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無論MCU采取何種位數,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只要產品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能滿足客戶要求,而且產品價格具有競爭力,客戶并不會在乎產品的位數是多少。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MCU市場部經理蕭秉毅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認為,32位MCU雖然是新的競爭熱點,但因客戶在選擇產品時一定會對成本、定位與功用進行綜合考量,所以8位、16位產品仍有其發展空間。
低功耗源自設計與工藝優化
由于節能已經成為全人類的重大課題,器件的功耗也自然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同時,便攜式電子產品功能日益多元化,其待機時間面臨著嚴峻挑戰,低功耗概念也成了市場競爭的利器。
對MCU產品而言,評價其功耗應該考核兩個指標,即動態功耗和靜態功耗。對動態功耗的控制,主要是在不影響器件性能的前提下,盡可能關閉不必要的功能。ST大中國區微控制器產品部高級技術經理梁平以ST去年推出的STM32系列MCU為例,向記者介紹了低功耗產品的設計:“STM32采用ARM公司的Cortex-M3內核,ARM公司在設計該內核時就設置了很多規則,通過這些規則,可以在不同的模式下關閉不必要的功能;而ST在設計STM32產品的時候,同樣也設置了很多規則,使得工程師在設計過程中要增加使能的次數,盡管略微增加了設計的難度,但這對降低動態功耗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而降低靜態功耗則主要有兩個手段,其一是選擇低電壓的工作模式,其二是盡量降低器件的漏電流,這就需要通過優化電路設計和升級芯片制造工藝來加以實現。梁平表示,STM32系列的后備模式電流僅為1.4μA,在72MHz工作頻率下電流也僅為27mA,ST還將繼續致力于降低器件的功耗。
英飛凌亞太公司也從多方面入手降低MCU功耗。該公司汽車、工業及多元化電子市場事業部微控制器高級總監石敬巖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英飛凌重點通過以下措施改進系統架構:采用更加智能的模塊和集成度更高的模塊代替簡單提高時鐘頻率;采用針對目標應用優化的高度集成內核代替普通內核;通過分割電源域,降低未用模塊的功耗。”
低成本與差異化體現競爭力
當前,越來越多的MCU領先企業在持續鞏固原有應用領域優勢地位的同時,更多地將發展重點放在新興應用領域,主要包括變頻空調應用、車載娛樂及車身電子應用、馬達控制應用、醫療電子應用、安全控制應用等。未來幾年,上述新興應用領域將有望成為MCU企業重要的業績增長來源。
在中國,消費電子市場的快速擴充有力地推動了MCU市場的發展。“2008年,中國MCU市場的增長速度至少將與總體半導體市場增長速度持平。芯片的銷售數量將增長很快,尤其是8位MCU產品,但是部分銷售額的增長將被單價的下跌所抵消。”愛特梅爾微控制器市場推廣總監Philippe Faure向《中國電子報》記者透露了他對中國市場的預測以及愛特梅爾公司的策略,“愛特梅爾在制定中國戰略時,充分考慮了中國市場對價格極為敏感的因素。中國的電子產品公司不僅關心各個組件的價格,也關心總體BOM(材料清單)成本。對愛特梅爾而言,能夠提供把BOM成本降至最低的系統解決方案十分重要。”
誘人的市場前景必將吸引更多的競爭者加入,這是否會對MCU領域的從業者帶來新的壓力?十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耀對本報記者表示:“盡管在MCU市場參與競爭的企業較多,但由于MCU產品應用領域很廣,市場熱點相對也比較分散,因此各家企業比較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利基產品;并且MCU中都會嵌入相應的軟件,這也便于企業充分體現自己產品的差異性。”可見,成本的降低與產品的差異化仍將是MCU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法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