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IC設計業回顧與發展展望
縱觀2007年國內IC設計業的發展,賽迪顧問認為主要呈現出如下特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2788.htm1、產業增速明顯放緩,部分企業業績下滑
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在近幾年取得有目共睹的高速發展。在產業規模上,2002-2006年國內集成電路設計業銷售收入由2002年的21.6億元擴大到2006年的186.2億元,4年翻了3番,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71.3%,為同期全球最高。但進入2007年,國內IC設計業整體發展速度明顯放緩,銷售額增幅由2006年的49.8%大幅回落至21.2%,珠海炬力、中星微等部分骨干企業2007年業績出現明顯下滑。
2、部分市場增長乏力 新興領域仍未形成規模
第二代身份證卡芯片是近幾年國內IC設計行業的重點市場之一,并帶動了華大電子、大唐微電子、同方微電子以及上海華虹等IC設計企業的快速發展。但隨著國家第二代身份證陸續換發完畢,2007年第二代身份證芯片市場基本未有增長甚至有所萎縮,并明顯影響了相關企業2007年的業績表現。
在部分原有市場大幅萎縮的同時,3G、數字電視等新興市場由于受到標準、牌照、運營商整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遲遲沒有正式啟動或未形成規模,國內諸多在這些領域進行了多年研發的IC設計企業仍在苦苦支撐。可以說,目前中國IC設計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正處在青黃不接的最困難時期。
3、企業產品趨同明顯,價格競爭日趨激烈
在市場層面,國內IC設計企業正面臨日趨激烈的競爭。如在MP3芯片領域,除了珠海炬力外,福州瑞芯、上海吉芯電子、深圳安凱等其它國內IC設計企業也已加入這一市場的爭奪,并在這一領域引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手機芯片市場,中國臺灣的聯發科技在完成對ADI手機部門的收購之后,已經從所謂的“黑手機”市場進入包括TD-SCDMA在內的白牌手機芯片市場,此外,多家臺灣IC設計公司也已經或正在計劃進入大陸手機芯片市場,這一市場的激烈競爭也將愈演愈烈。國內集成電路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必將與日俱增。
探究目前國內IC設計領域價格競爭日趨慘烈的原因,企業之間差異化日益模糊,產品日漸趨同是其最主要的根源。目前近500家設計企業中,絕大多數企業的產品集中在中低端的消費類芯片。這就決定了價格戰必然成為國內IC設計企業之間進行市場競爭最重要的手段。
未來發展展望
從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有利、不利因素角度分析,國內市場需求日益增長、政府政策支持仍將延續、產業成熟度逐漸提高等有利因素都將推動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繼續發展。但與此同時,國際化競爭正日趨激烈、研發投入日益增長、設計人才仍顯不足等也是阻礙產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綜合這些因素,在國內市場需求快速擴大和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的帶動下,作為集成電路產業的龍頭,集成電路設計業仍將是未來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中增長最快的領域,預計其今后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0.2%。2012年,國內設計業規模將達到845.4億元,其在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中所占比重將由2007年的18%的提高至23.6%。
圖7 2008-2012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 賽迪顧問 2008,01
從未來國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主導產品的構成變化來看,預計消費電子類IC仍將是主要產品領域,但其在國內集成電路設計行業各產品門類中所占比例將逐步下降。同時,由于市場飽和度的不斷增加,智能卡芯片的需求增長將大幅放緩,其對國內集成電路設計業發展的貢獻也將明顯減弱。與此相對應,網絡通信、計算機及周邊設備芯片在國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中開發和銷售比重將明顯上升。此外,工業電子、汽車電子等其他領域將成為國內集成電路設計行業新的增長點。
在產品結構方面,在無線通信市場快速發展得帶動下,通信類ASIC芯片將是未來國內IC設計產業中發展最快的產品領域。與此同時,隨著國內IC設計企業市場競爭實力的不斷增強,標準通用芯片(ASSP)與電源管理芯片也將是快速發展的兩大類產品。相對而言,受市場飽和,價格競爭日趨激烈的影響,MCU、數字音視頻解碼芯片以及IC卡芯片的發展預計將相對趨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