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電子信息產業:10省市實現收入占全行業95%
江蘇:銷售收入2580億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2340.htm今年第一季度,江蘇省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完成銷售收入258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86億元,同比增長23.17%;出口額為1566億元,同比增長19.79%;實現利稅110億元,同比增長26.72%,其中利潤86億元,同比增長26.79%。軟件業完成銷售收入236.9億元,同比增長38%;出口額為5.4億美元,同比增長20%。
主要產品產量增長較快。生產手機209萬部,同比增長20.17%;彩電181萬臺,同比增長43.65%;計算機1326萬臺,同比增長17.49%,其中筆記本電腦1071萬臺,同比增長40.41%;集成電路32億塊,同比增長21.40%;半導體分立器件107億只,同比增長25.31%;電子元件511億只,同比增長11.81%。
經濟運行特點如下:
全行業經濟效益有所提高。1-2月,全行業分別實現利稅、利潤73億元和5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 26.72%和26.79%,增速較銷售收入增速分別高出5.57個百分點和5.64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提高了4%。虧損企業占全部企業的比例下降了近3個百分點。
蘇中蘇北發展加快。蘇中地區以南通為代表,今年第一季度銷售收入增速是全省的1.5倍以上(南通增速37.47%,全省是23.17%)。蘇北地區以淮安為代表,銷售收入增速是全省的3倍以上,出口增速是全省的8.8倍,充分顯現了富士康科技城等大項目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
骨干龍頭企業發展強勁。今年第一季度,省內銷售收入前50強企業合計完成銷售收入1151億元,占全行業收入的44.6%,而去年同期銷售收入前50強企業只占到全行業的37%,所占比重提高了7.6個百分點。
產品結構有所改善。今年第一季度生產臺式計算機255萬臺,去年同期生產366萬臺;生產筆記本電腦1071萬臺,去年同期生產763萬臺。筆記本電腦與臺式機的比例由去年的2∶1變成今年的4∶1。集成電路生產則向大規模方向發展,今年第一季度集成電路產量增速是21.4%,其中大規模集成電路產量的增速達到38.9%。集成電路中大規模集成電路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0%提高到今年的40%。
外資企業增長速度低于全行業水平,高于全省工業平均水平。今年第一季度,外資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1.69%,增速低于全行業1.48個百分點;外資企業銷售收入占全行業的比重由去年的79.2%下降到今年的78.2%,下降了1個百分點。從全省外資企業情況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外資企業的增長速度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3個百分點。 (馮 軍)
山東:主營業務收入1208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統計內規模以上企業為1853家,按企業全球經營數字統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8億元。按在地原則和規模以上統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5.17億元,同比增長46.1%;實現利潤40.98億元,同比增長49.4%;實現利稅62.18億元,同比增長38.9%。
其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企業為1416家,按企業全球經營數字統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43億元。按在地原則和規模以上統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39.88億元,同比增長48.2%;實現利潤36.97億元,同比增長51.06%;實現利稅55.78億元,同比增長41.6%。軟件業統計內規模以上企業為437家,實現軟件業務收入65.29億元,同比增長23.3%;實現利潤4.01億元,同比增長8.9%;實現利稅6.4億元,同比增長12.3%。軟件外包服務收入9110萬元,同比增長40.2%;軟件業務出口4249萬美元,同比增長35.6%。(嚴衍 張彧)
河南:銷售收入86.99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河南省電子信息產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全行業發展迅速,出口繼續大幅度增長,產銷銜接進一步趨好,經濟效益明顯改善,是河南省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最好的時期之一。
截至今年3月,全行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6.99億元,同比增長31.12%;實現利稅9.58億元,同比增長114.19%;完成工業增加值 19億元,同比增長30.82%。利潤總額自去年年底以來增速逐月提高,今年第一季度完成6.47億元,同比增長131.36%。 (柳 寧)
四川:主營業務收入357億元
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今年第一季度發展態勢良好,信息產業營業收入突破357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信息產業增加值165億元,同比增長35.6%,取得開門紅。其中,軟件業銷售收入126億元,同比增長40.9%;軟件業增加值19.3億元,同比增長31%。
根據原信息產業部公布的2007年1-12月軟件產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四川軟件業務收入在全國排位已經由2006年的第11位上升了4位,位居全國第7位,為構建以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為主的升級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宋 躍)
河北:主營業務收入114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河北省信息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14億元,同比增長60.5%;實現利稅15.4億元,同比增長71.1%,其中利潤13.8億元,同比增長111.2%;工業增加值31.4億元,同比增長27.6%;出口創匯3.7億美元,同比增長151.4%。
經濟運行主要特點如下:
產業發展速度較快。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出口創匯三項指標增速均高于去年同期,其中利稅、出口創匯兩項指標分別高出37.3個百分點和104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增速與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相比高12.1個百分點,與全省 GDP增速相比高15.95個百分點,與全國同行業相比高9個百分點。
外商與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保持快速增長。外商與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第一季度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4.8億元,同比增長110.1%;實現利潤總額8億元,同比增長132.6%。兩項指標分別占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的39.32%和58.27%。
出口創匯高位增長。第一季度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累計完成出口創匯3.7億美元,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04.02個百分點,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122個百分點,比全國同行業增速高131個百分點。出口創匯增速顯著提高,主要是保定英利新能源公司等企業新項目建成產生了效益。
產業聚集度逐步增強。石家莊—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島一線地區增長迅速,主要經濟指標占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的70%以上,其中保定市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工業增加值、出口創匯四項指標增速分別為97.9%、60.2%、100%和201.5%。 (劉永青 趙立平)
陜西:銷售收入58.74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陜西省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58.74億元,同比增長24.45%,完成年度計劃300億元的19.58%;完成工業增加值14.18億元,同比增長20.57%;實現利稅1.96億元,同比增長1125%,其中利潤0.33億元,同比增長136.19%;虧損企業30家,比去年增加了3家,虧損企業虧損額1.3億元,同比減少40.24%。
經濟運行特點如下:
收入增長較快,運行質量提高,主要經濟指標高于全國電子信息產業平均水平。第一季度行業累計實現收入58.74億元,同比增長24.45%,比1-2月(25.46%)略有回落;工業增加值13.45億元,同比增長21.94%,與1-2月(22.26%)基本持平;利稅1.96億元,同比增長1125%,比1-2月(175.33%)上升949.67個百分點,其中利潤總額 0.33億元,同比增長136.19%,比1-2月(120.92%)上升15.27個百分點。全省收入增速比1-2月全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收入增速16.3%高8.15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增速比1-2月全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速20.2%高1.74個百分點。
國有企業,特別是彩虹集團對行業的支撐、拉動作用增強。第一季度重點國有及國有控股骨干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良好,收入、效益增長較快,收入31.72億元,占行業收入的54%以上,同比增長45.5%,高于行業增速21.05個百分點,對行業的平穩、較快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彩虹集團,由于國家推行“家電下鄉”政策,整機廠家對彩管需求增長,第一季度該企業生產彩管373萬只,同比增長29.5%,實現銷售收入12.06億元,同比增長91.3%,對行業增長的貢獻率為49.9%,拉動行業增長12.2個百分點。
彩色顯像管、半導體分立器件產量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29.51%、39.71%,與全國同類產品產量1-2月增速(3.0%、26.4%)相比分別高26.51個百分點和13.31個百分點;電子元件產量同比增長12.9%,比全國1-2月增速(30.3%)低17.4個百分點,庫存略有增加。
集成電路產量同比下降71.17%,比全國1-2月增速(14.5%)低85.67個百分點;程控交換機產量同比下降41.75%,與全國1-2月增速(-42.0%)基本持平;彩色電視機產銷量下降,第一季度生產銷售均為26.71萬臺,同比下降5.82%,比全國1-2月增速(3.0%)低8.82個百分點。
電子元件、彩色電視機、彩色顯像管、集成電路、半導體分立器件產銷銜接良好,產銷率在98%以上,程控交換機產銷率下降,為44.25%。 (聞 澤)
遼寧:銷售收入296.7億元
遼寧省信息產業今年第一季度出現了快速增長,銷售收入為296.7億元,同比增長29.1%(其中制造業為172.4億元,同比增長22.5%,軟件業為124.3億元,同比增長39.3%);利潤為17.5億元,同比增長34.6%;稅金9.8億元,同比增長40%;出口創匯17.6億美元,同比增長25.7%。
遼寧省信息產業之所以出現快速發展態勢,主要是找到了改造提升遼寧信息產業的發展空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是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重要切入點;加速了百戶企業信息化示范工程,示范工程圍繞裝備制造業、石化、鋼鐵、電子信息、汽車、交通、輕工、紡織、建材和商業等十大重點行業,通過百戶企業信息化示范工程,已帶動千戶企業信息化建設,培育百億元的信息產業市場。其次是重大新項目引進和建設給遼寧信息產業增添了發展后勁。再次是結構調整給遼寧信息產業增強了動力。(宋玉慧 趙連富)
湖北:銷售收入210.5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湖北省電子行業經濟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產銷同步增長,效益穩步提高,實現了工業經濟的良好開局。
工業生產平穩、快速增長。今年第一季度,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及雪災的影響,行業沒有出現去年年底預期的產業快速發展的局面,工業生產增勢平穩,但各月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第一季度月增速分別為27.06%、28.85%、34.5%,逐月提高,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26.7億元,同比增長34.5%,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增速(26.86%)7.64個百分點,為全年調控目標的27%,其中實現軟件產值38.4億元,同比增長23%。
經濟效益穩步提高。截至3月底,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10.5億元,同比增長36.5%,高于去年同期增速6.2個百分點;實現工業增加值66.8億元,同比增長36.1%,高于去年同期增速5.9個百分點;實現利稅12.5億元,同比增長35.9%,高于去年同期增速1.4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為7億元,同比下降7.7%。
各市電子信息產業競相發展。除隨州市外,各市電子信息產業均保持了一定的增長。武漢市完成產值166.5億元,占行業經濟總量的73.4%,對產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7.6%,拉動產業增長26.8個百分點。全省有電子信息產業的14個地市中,生產增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有武漢(37.2%)、荊州(48.1%)、荊門(116.1%)、鄂州(61%)、仙桃(44.5%)、咸寧(51.5%)等6個市。
重點企業發展勢頭強勁。第一季度全行業20戶重點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3.4億元,同比增長34.2%,占行業經濟總量的32.3%。 (聞 澤)
浙江:主營業務收入769.6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浙江省電子信息產業繼續保持穩步發展,經濟效益呈現高位增長。全省信息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5.6億元,同比增長82.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69.6億元,同比增長11.7%,經濟效益增幅高于收入增幅70.6個百分點。第一季度全省信息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48.3億元,同比增長22.1%;完成出口交貨值339.3億元,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長。全省軟件產業實現收入51.7億元,同比增長15.2%,軟件收入增長超過制造業。 (聞 澤)
福建:總產值498.5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福建省信息產品制造業完成總產值498.5億元,可比累計增長28.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3個百分點,比2007年末提高了12個百分點。完成出口額41.9億美元,同比增長55.8%,增速提高了52.3個百分點。全省軟件產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銷售收入和軟件出口均實現35%以上的增長。
高端產品產量大幅攀升,帶來大量新增產值。筆記本電腦、液晶電視、數碼相機等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增速分別達到85.9%、40%、99.4%,顯示福建省信息產品結構逐步優化,市場競爭力逐漸增強。
出口形勢良好,大型企業出口快速增長。今年來,全省信息產品出口額占全省外貿出口總額的33.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個百分點,占全省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首次突破70%。廈門友達、捷聯電子、戴爾(廈門)、萬利達等大型企業產品出口額大幅增長。
本土企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萬利達、飛毛腿、星網銳捷、國光數碼、泉州金太陽、泉州文創、泉州光微電子等本土企業依靠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實現快速發展。
光電產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新項目建設不斷推進。友達光電二期工程、捷聯公司的大尺寸液晶電視生產線項目開工建設。華映光電的中小尺寸液晶顯示模組生產線即將建成。金保利(泉州)科技公司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片生產線、泉州鈞石能源公司的非晶硅薄膜電池生產線進入試產階段。(子 惜)
重慶:主營業務收入51.01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重慶市電子信息產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據不完全統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1.01億元,同口徑比較增長38.08%。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3.78億元,同比增長36.99%;軟件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7.23億元,同比增長40.27%。(王開福)
貴州:主營業務收入14.66億元
今年以來,貴州省電子信息產業全行業全力以赴抗凝凍、保生產,科學制定發展目標,切實研究對策措施,狠抓各項工作落實,確保了第一季度全行業生產經營秩序正常和產業經濟平穩增長。
第一季度,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12億元,同比增長8.4%;電子制造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4.66億元,同比增長7.5%;完成工業增加值4.14億元,同比增長4.4%。實現利潤總額-1217萬元,比去年同期減少虧損570萬元。
從主要產品產量來看,手機、液晶電視和集成電路產量高速增長。第一季度,生產手機6.7萬部,同比增長42.6%;生產液晶電視2.4萬臺,同比增長113.6%;生產集成電路 496.9萬塊,同比增長65.7%。
電子元件和電冰箱產量快速增長。第一季度,生產電子元件16.65億只,同比增長19.4%,其中,生產片式元件16.04億只,同比增長20.1%;生產電冰箱42.5萬臺,同比增長25.4%。
電子器件、電子材料、機頂盒、移動座機等產品產量繼續平穩增長。第一季度,生產電子器件9087.6萬只、三氯氧磷5530.91公斤、鋰電芯221萬只、電解銅箔45.44噸、數字電視機頂盒9008臺、移動座機2萬部。 (王芝貴)
編輯點評
增速好于預期 市場苦樂不均
今年以來,在國家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強、國際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人民幣持續升值以及美國次貸危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人們普遍認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面臨增長瓶頸。
首季的經濟運行為我們展示了積極的數據。2008年第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608.1億元,同比增長18.6%;工業增加值2443.2億元,同比增長22.2%。
統計顯示,第一季度,全國共有18個省市收入增速超過全行業平均水平,特別是東北及沿海地區發展較快:吉林實現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98%;河北實現收入114億元,同比增長60.5%;山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5.17億元,同比增長46.1%;重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1.01億元,同比增長38.08%;湖北實現銷售收入210.5億元,同比增長36.5%。從銷售收入增長較快的省市中我們發現,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大環境下,一些內陸省市由于規模和受制全球經濟影響相對較小,開始逐步發力,保持了較好的增長速度。
從軟件銷售收入情況來看,內陸省市重慶和四川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第一季度,重慶軟件產業完成收入17.23億元,同比增長40.27%;四川實現軟件銷售收入 126億元,同比增長40.9%。另外,江蘇實現軟件銷售收入236.9億元,同比增長38%;福建實現軟件銷售收入 70億元,同比增長36%;山東實現軟件業務收入65.29億元,同比增長23.3%。
一些省市在電子信息產品出口方面也表現突出,湖北完成出口交貨值32.3億元,同比增長59.1%;福建出口額為41.9億美元,同比增長55.8%;遼寧出口創匯 17.6億美元,同比增長25.7%;江蘇出口額為1566億元,同比增長19.79%。
與此同時,從全國各省市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分析中我們感受到,電子信息產業地區集聚效應在進一步加強,數據顯示,排在前十名的省市共實現收入10069.1億元,占全行業比重達到94.9%。
值得注意的是,受移動通信及終端設備制造業收入下滑影響,個別地區相關業務的發展也出現放緩的趨勢。受其影響,我國天津、浙江地區收入下滑較大。第一季度天津市移動通信終端設備制造業行業收入198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52億元,同比下降20.8%;浙江移動通信終端設備制造業行業收入74.6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64億元,同比下降46.2%。 (慧 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