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電子元件市場今年前景看漲
掌上電子游戲機已經成為玩游戲、看電影、甚至成為一種交流的方式。掌上游戲機文化正在當下中國年輕消費群體中形成。而據中關村一位經銷游戲機的商戶透露,在高峰時期日銷售量便可以達到30——50臺,單店月收入峰值可達10萬。在掌機之外,連接著電視的家用游戲機也同樣有著巨大的需求量。還記得80年代末的“小霸王”,“智力”,那些曾經風靡一時的8位家用游戲機盡管都是仿冒機型,但當時在國內的銷售量至少在4000萬臺以上。由此可見家用游戲機市場的巨大。“這一領域也勢必帶動被動電子元器件市場的強勁需求。”
進入主流大廠的采購視野道路漫長
“不少國產電子元件廠商服務靈活,產品也具有價格優勢,但卻進不了主流國際大廠的采購視野。”宋鎧在分析其主要原因時談到,“國際大廠對產品的可靠性要求嚴格,因其出貨量極大,如果有1%的次品率,就會造成大量的整機召回,損失巨大。另一方面,中國元器件市場對價格導向敏感,與國外最大的差別在設計方面的不同。”
據了解,國內很多研發設計工程師對基礎元器件的了解很少,重視不夠。對元器件的選擇處于被動地位,因為很多公司都是買的參考設計方案,在選用、采購元器件時大多照圖購買,自主設計意識和能力與國外差距明顯。其實元器件的選型大有學問,而國內工程師往往在產品出了問題,遇到麻煩時才想到是否是元器件的問題。因此,加強對被動電子元件專業知識的學習和了解,才能真正整體提升“中國制造”的可靠性。
但在中國市場游戲產業始終沒有擺脫盜版的局面,無論是早期的“紅白機”,還是之后的“去了ROM的MD”,大量仿造機型和多合一的盜版游戲卡在成就一批暴發戶后,也為中國家用游戲機市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84年,雅達利和GAME&WATCH的水貨開始進入中國,很快就吸引了一定數量的國人,并迅速形成了中國家用機游戲市場的雛形。在之后的FC的水貨進入中國之后,很快又出現了國內生產的“小霸王”8位游戲機,當然這個主機是非法盜用FC的技術,然而就是這個非法玩意在當時卻是正規注冊公司并且可以在電視臺播廣告的合法產品。
不過在此之后國家開始了對家用游戲機市場進行嚴格的管制,仿制家用游戲主機的現像明顯減少。不過據國內游戲機論壇網站電玩巴士資深版主“五代”介紹,造成仿造機器減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外新游戲機,硬件門檻的升高,國內企業再難以輕松仿制。進入到32位游戲機(代表機型土星)時代后,技術門檻和成本的巨大提升,國內再也沒有一家廠商能夠仿制32位貨以上級游戲主機,而那時開始的主機改機加直讀也成為了如今國內家用游戲市場的最簡潔表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