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3G發展趨勢分析

        ——
        作者:張智江 劉申建 時間:2008-01-17 來源:中國聯通網站 收藏

        本文關鍵字: , 網絡, WCDMA, CDMA2000, Qos, 固網, 多媒體, 寬帶, HSDPA, OFDM, MIMO, PP2, EV-DO, 天線, 融合, ITU, 電信網, 計算機, 三網融合, 信令, IP, ATM, IMS, VoIP, 可視電話, 視頻點播, 運營商, 接入, 接入網, WIMAX, 城域網, Cable Modem, WLAN, WIFI, 數據, 短信, 增值業務, 移動, 手機定制, 定制手機, 電信, 整合, 智能手機, 互聯網, 多媒體, 雙模, GSM, 漫游, 手機, 電池, 藍牙, 流媒體, 燃料電池, 彩信, 彩鈴, PSTN, DMB, CDMA, 手機電視, 和記, IM, 微軟

        摘要 本文簡單回顧了發展的歷史,介紹了3G發展的現狀,并分別從網絡、終端和業務三方面分析了3G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 3G WCDMA cdma2000 1xEV-DO

        1、引言

          進入2004年后,3G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3G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存在的局限性。3G網絡要求具有良好的服務質量(QoS)、后向兼容性及其與固網的兼容性、以及高速多媒體業務能力等,而現有3G網絡與這一目標還有差距;3G終端在多媒體業務支持、延長待機時間、統一應用平臺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由于網絡質量、終端瓶頸以及缺乏合適的業務模式等原因,體現3G差異化服務的高速多媒體業務發展并不理想。這些限制引起人們對3G網絡、終端和業務發展趨勢的重新思考。

        2、3G網絡發展趨勢分析

        2.1 寬帶化

          寬帶化體現為對傳輸能力的要求。3G系統要求能夠支持高達2Mbit/s的傳輸速率。隨著新型多媒體業務的發展、話務量的提升等,對3G系統及下一代網絡的無線傳輸速率要求會越來越高,即寬帶化是3G網絡的基本發展趨勢之一。

          對于WCDMA網絡技術體制而言,R99和R4版本支持的前反向峰值速率可達384kbit/s;R5版本中引入了高速下行數據分組(HSDPA)接入功能,下行峰值速率可高達14.4Mbit/s;R6版本中進一步引入了高速上行數據分組(HSUPA)接入功能,上行峰值速率可高達3.6Mbit/s;R7版本中可能采用OFDM,MIMO等關鍵技術,進一步提高無線鏈路的傳輸速率,同時增加系統容量。

          對于cdma2000網絡技術體制而言,cdma2000 1x的前反向峰值速率可達153.6kbit/s;1xEV-DO Release 0前向峰值速率提高到2.4Mbit/s,反向雖然相對于cdma2000 1x沒有改善,但在1xEV-DO Release A中,反向峰值速率提高到1.8Mbit/s,同時前向峰值速率也進一步提高到3.1Mbit/s;1xEV-DV的前反向峰值速率與1xEV-DO Release A基本一致。由于1xEV-DO的發展前景相對明朗,目前主要針對1xEV-DO這一發展分支,考慮cdma2000無線傳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 2005年6月的3GPP2會議上,對下一代EV-DO網絡功能要求進行了研討,對采用OFDM多載波方案和MIMO多天線技術達成了共識,以提供與 WCDMAR7相媲美的帶寬無線傳輸。

          由此可見,不但同屬于cdma2000標準系列的1xEV-DO和1xEV-DV在峰值速率的設計上是一致的,而且分屬于不同3G技術體制的1xEV-DO與HSDPA在前向峰值速率設計上也是一致的。這種一致性是由共同的業務需求決定的。 {{分頁}}

        2.2 網絡融合

        2.2.1 3G網絡融合的要求

          ITU最初希望全球統一3G標準,其中包含了3G網絡融合的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3G網絡的后向兼容性。為了保護2G網絡投資,降低3G網絡業務運營的風險,在3G標準的制定中,要求考慮從多種標準的2G網絡向3G網絡的平滑演進。

        (2)3G網絡與固定網絡的兼容性。為了實現移動業務與固網業務的融合,實現業務的無縫覆蓋和多種網絡資源的共享,降低業務運營和網絡維護的成本,在3G標準的制定中,要求考慮3G網絡與固網的互通問題。盡管目前存在多種3G技術標準,但是不同3G技術標準網絡之間,以及各種3G技術標準網絡與固網之間的互通仍需逐步解決。

        2.2.2 3G網絡融合的方向

          3G網絡的融合也是電信網、計算機網和廣播電視網走向三網融合的第一步。從基本功能架構上看,傳統網絡從上向下大致可分為業務網、承載網和傳輸網三部分;3G網絡融合固網與移動網后,網絡架構從上到下大致可分為業務應用層、業務控制與交換層和承載與傳輸網絡。其中,業務應用層面包含傳統業務網中有關業務應用及其應用平臺;業務控制與交換層完成傳統業務網的呼叫控制、會話管理、用戶管理等功能;傳統承載網中的信令控制與數據承載功能分別由不同的邏輯實體實現;傳統的傳輸網則由多種傳輸協議逐漸向IP傳輸和ATM傳輸并存、進而統一到IP傳輸這個方向發展。由此歸納出3G網絡融合的方向,即開放的業務應用平臺,節省業務開發時間和成本,實現多廠家業務應用設備的互通;統一的業務控制與交換層,采用IMS實現移動網與固網業務上的融合;以IP為核心的承載與傳輸網。下面重點針對控制層面IMS的實現和承載網的全IP化展開分析。

        (1)IMS

          目前的電信網絡體系結構由多個相互獨立的垂直業務體系組成,如VoIP、可視電話、視頻點播等,不同的網絡為用戶提供不同的業務。這種點到點形式的傳統網絡結構——“終端—網絡—應用”不利于運營商簡單、快速引入新業務以及業務之間的互動。而下一代融合網絡的演進方向是 “多種終端—多種網絡(統一控制核心)—多種應用”的網絡體系結構,不同業務能夠同時進行和交互。基于IMS的融合體系結構正是應這種融合需求產生的。

          IMS是用于提供多媒體業務呼叫控制功能的子系統,該子系統與用戶的接入方式無關,并能為多種上層業務應用平臺提供統一的呼叫控制。IMS通常還具有多用戶屬性管理功能和媒體管理功能。

          IMS目前有三大問題需要解決,一是能處理多大的容量,二是如何保證網間通信的安全,三是對用戶數據的分布。

        (2)全IP化

          承載網的全IP化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對現有網絡進行全IP化改造。以1xEV-DO無線接入網的全IP化改造為例。目前,1xEV-DO無線接入網主要采用ATM傳輸協議,提供可靠的傳送和良好的QoS保證。不過,從系統可擴展性、節約網絡建設成本等方面考慮,以IP為核心的承載與傳輸逐漸從分組核心網向無線接入網滲透,并將最終成為無線接入網鏈路層協議的主流。在無線接入網的IP化方面,需要重點考慮IP QoS的保證、系統容量的改善、尋呼策略的設計等問題。 {{分頁}}

        ●在新技術標準中直接采用全IP化設計,以提供對不同傳輸業務的匯聚功能,如WiMAX。WiMAX作為一種無線城域網技術標準,在目前全球缺乏統一寬帶無線接入技術標準之際,有重要現實意義,對于城郊、農村、偏遠等地區以及利用xDSL,Cable Modem方式不能有效覆蓋、不便于和不值得部署有線網的區域,大有用武之地。在802.16a基礎上增強改進的802.16e標準,將有利于有效延伸 WLAN的連接,推進熱點地區及家庭域SOHO等小型辦公區域的WLAN的有效發展,WiMAX與WiFi,3G在相當長時間內將會互補共存,并在重疊區有一定程度的彼此競爭,保持這些系統應用之間的有效互聯互通及增強其自身競爭力亦是WiMAX面臨的重要任務。

        3、3G終端發展趨勢分析

          移動終端數據處理能力不斷增強,其應用也日益多樣化,對整個系統的軟硬件資源要求不斷提高。移動終端除了具有簡單的話音通信功能外,還具備數據通信和數據計算功能,要求采用單獨的移動終端操作系統,完成系統資源的調度和管理,并為上層應用軟件平臺提供服務。下面結合具有上述特性的移動終端的邏輯結構,介紹3G終端的發展趨勢。

        3.1 終端定制

          以往的移動業務多集中于語音和短信,運營商在終端制造方面沒有太多的契合點。隨著移動話音市場趨于飽和,運營商將目光逐漸轉向移動數據增值業務,而數據業務的真正潛力并不只是短信等通信形式,而是移動通信與商務、娛樂等應用的融合,這要借助于終端的改進來實現。數據業務的使用與終端規范標準相關。一方面,運營商要求介入終端標準定制,尋求更好的終端標準支持自己推出的業務;另一方面,終端廠商要求結合運營商需求,開發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終端產品。兩方面相互配合,有助于解決日益顯現的運營商業務創新與終端廠商生產滯后之間的矛盾。縱觀全球各大移動通信運營商,在不遺余力地推廣個性化無線數據業務的同時,移動終端的定制化戰略已成為發展趨勢。運營商進行手機定制是協調整個產業鏈有序合理發展的手段。從運營商自身的角度來說,終端定制是為了促進數據業務的推廣,提升客戶滿意度;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說,運營商可以通過定制手機介入終端價值鏈,促進電信運營、終端制造、增值業務開發、渠道等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整合。

        3.2 開放的業務應用平臺

          3G業務發展主要由市場需求驅動,市場需求決定業務,業務決定技術,所以業務標準的發展往往落后于市場需求,這就造成一些被市場接受的業務,其設備在進入市場之前,缺乏統一的互操作性標準。用戶通過終端體驗各種新業務,由于終端采用的業務標準不統一,造成不同品牌終端在業務互通中存在諸多問題,從而影響了業務的使用效果。這些在用戶看來是終端的問題,其實背后反映了業務標準化的問題,當然也包括終端應用平臺的統一問題。所以,推進業務的標準化,實現開放的終端業務應用平臺,是3G終端的發展趨勢之一。

        3.3 智能終端

          傳統的移動終端硬件結構簡單,軟件功能有限,主要用于提供語音業務和簡單的數據增值業務。為了更好地支持第三方開發的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業務,要求移動終端具有強大的處理能力和業務支持能力,智能手機由于基于商用操作系統和具有豐富的業務處理及連接功能,可以很好地實現通信、電腦和互聯網的融合,從而提高終端用戶對移動多媒體通信的體驗。相對于傳統移動終端,智能終端的內容將更加豐富,它將為新業務的發展提供一個高效的平臺,可以更快速、有效地開發各種個性化、優質的多媒體業務。

        3.4 雙模/多模終端

          多種3G技術體制的共存決定了未來將是單模、雙模和多模終端共存的局面。目前,市場上已有GSM/WCDMA, GSM/cdma2000,cdma20001x/1xEV-DO雙模終端。隨著芯片集成度的持續提高,在終端中同時集成多種不同協議的能力也會逐漸增強。以前,雙/多模多用來實現跨網漫游或補充覆蓋的戰術性解決方案,而未將其上升到戰略層面來解決網絡技術體制的升級問題。實際上,從終端上解決技術體制升級要遠比從系統設備上解決容易得多。系統設備的升級要兼顧現有設備的投資,而更換終端卻容易得多。目前,部分運營商和廠商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共同推進雙 /多模終端和芯片的研制步伐。 {{分頁}}

        3.5 低功耗手機和高能電池

          由于3G手機對多媒體功能的要求較高,而彩屏、攝像頭、藍牙、游戲和流媒體等功能或應用耗電量較高,加之3G手機的外形越來越小巧、輕薄,手機電池的體積也在減小,導致大部分3G手機都面臨著電池容量小,待機和操作時間短等問題。現階段,3G手機配備的電池以鋰離子電池為主,可以通過改進手機芯片的節電技術或提高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進一步提高手機的待機時間,使得多媒體3G手機待機時間和通話時間逐漸接近甚至超過目前 2G手機的水平。與此同時,目前世界各國的廠商都在全力進行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燃料電池的研制,預計到2006年首部采用燃料電池的手機將會商用。總體來看,鋰離子電池近期仍是主流、燃料電池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4、3G業務發展趨勢分析

          下面將在分析3G業務發展的現狀的基礎上,歸納3G業務發展的特點,總結3G業務發展的影響因素。

        4.1 3G業務的發展特點

        4.1.1 業務繼承性

          3G業務的繼承性體現在3G業務與2G/2.5G業務之間的關系中。從3G網絡能力來看,3G網絡幾乎兼容現有所有 2G/2.5G網絡業務;同時考慮到業務開發的滯后性、保護網絡投資、降低業務開發和市場培育成本等,運營商也希望將2G/2.5G網絡業務平穩過渡到由 3G網絡提供,或者在技術條件和市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保證用戶的服務體驗的前提下,通過其他技術手段以較低成本提供已有的業務。比如,傳統的話音業務,在2G/2.5G網絡中多基于電路承載,雖然業務服務質量有很好的保證,但是資源占用率高,運維成本也高,而且在IP技術在通信網絡中越來越占據統治地位的今天,基于電路承載的話音業務逐漸被基于IP承載的話音業務取代。

          3G業務的繼承性同時也體現在2G/2.5G分組數據業務的平滑演進方面。在2G/2.5G網絡上提供的分組業務,都可以由3G網絡提供。3G網絡所具有的相對較高的帶寬、完備的業務體系架構、多媒體業務能力等,3G網絡將能提供更好的業務服務質量。目前,在 2G/2.5G網絡上開展較好的短消息業務、彩信、彩鈴、音樂下載等分組業務,無需改變任何業務形態,即可在3G網絡上運行。這也體現了3G網絡在業務應用上的后向兼容性。

        4.1.2 業務擴張性

          3G網絡融合的方向之一是全IP化。移動網全IP化意味著移動網與互聯網的融合,在互聯網上運行的各種業務,也可以通過移動網提供。移動運營商可以獨立提供類似于互聯網的業務,也可以將移動網作為互聯網的無線延伸,提供無線因特網業務的接入,由第三方提供業務應用。當然,由移動網提供的多數分組業務,也可以由其他無線接入方式的網絡來提供,比如WLAN,WiMAX等。

          3G網絡融合的方向之二是移動網與固網業務的融合。這種業務融合主要通過移動業務向固網業務的擴張體現出來。移動網絡提供廣域的覆蓋、良好的計費和安全性等,其缺點是所能提供的傳輸帶寬相對受限;WLAN可以提供較高的接入速率,但是在計費、安全性以及覆蓋范圍等方面相對受限;PSTN可以提供良好的話音業務,但是基于電路承載,運維成本高,也不符合電信網全IP化發展趨勢。所以,移動網絡與多種固定網絡之間總體上呈現互補關系,局部存在競爭關系,體現在業務的提供上,可以通過雙/多模終端來實現同一類業務在不同無線網絡中的接入,用戶感受上沒有什么差別。比如,英國電信采用藍牙和GSM的雙模手機Bluephone,在室內通過雙模手機接入到藍牙網絡,在室外則通過雙模手機接入到GSM網絡。

          移動業務的融合性主要體現在移動業務向其他網絡或媒體領域擴展,這也符合電信網、計算機網、廣播電視網融合的大趨勢。 3G網絡融合是三網融合的重要一步。隨著移動網絡能力的提升,原本通過廣播電視網提供的業務,現在已經或將能通過移動網絡來提供。一個典型例子是韓國 SKT聯合多家廣播電視媒體推出的S-DMB業務,用戶簽約后,可以通過SKT的CDMA網絡上行鏈路請求廣播電視業務,網絡側處理該請求后,通過衛星直接下發或通過地面接收站轉發廣播電視業務內容。由于衛星下行鏈路或地面高功率發射鏈路可以提供較高的下行傳輸帶寬,從而克服了移動網絡的無線傳輸帶寬瓶頸。在歐洲、美國和亞太地區,移動運營商也正與設備廠商及服務提供商一道推動手機電視業務的標準化和商用進程。目前看來,盡管手機電視業務的發展可能受到電信監管政策的限制或傳統的廣播電視運營者的不合作的影響,但是無論從三網融合的角度看,還是從移動通信的發展趨勢來看,這都是無法阻擋的。 {{分頁}}

        4.2 3G業務的影響因素

          3G業務發展中面臨多方面的問題,比如網絡質量差、終端能力不足、業務內容和業務模式脫離市場需求、定價機制和服務機制有待完善等。

        4.2.1 3G網絡質量的影響

          從3G網絡功能角度看,由于技術標準的不完善或廠家設備實現上的差異,使得3G網絡與2G網絡之間無法實現正常的切換和漫游;由于不同廠家設備之間的互通性差,使得同一種3G技術體制網絡之間無法實現互通。在3G網絡運營初期,由于3G網絡覆蓋范圍有限,在用戶離開3G網絡覆蓋區后,若因為3G與2G網絡之間無法切換和漫游而造成掉話,將直接影響到用戶的服務體驗。

          從3G網絡性能角度看,由于網絡建設時間短,缺乏必要的深度優化,網絡覆蓋、掉話率、差錯率、呼叫建立時間等沒有達到業務所要求的性能指標。比如,和記黃埔2002年在歐洲剛開通WCDMA網絡時,作為新型移動運營商,缺乏移動網絡優化經驗,最初網絡質量較差,這對業務的拓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從3G網絡的兼容性角度看,若3G網絡與2G/2.5G網絡之間存在良好的兼容性,那么2G/2.5G業務不需改變或僅需少量改進就能平穩移植到3G網絡上來。3G網絡無需重新培育市場即可以迅速提供2G/2.5G業務,獲得可觀的業務收入。這些業務收入反過來又可以反哺 3G網絡和業務的發展,從而促進3G產業的健康發展。

        4.2.2 3G終端的影響

          終端的定價為業務發展的方向標。3G網絡建設需要大量的投資,網絡建成后,若缺乏足夠數量的用戶,則意味著3G建設和運營投資的巨大浪費。盡管高端用戶對終端價格不太敏感,但是現有2G/2.5G網絡的絕大多數高端用戶難以短時間內轉移到3G網絡中來,而且少量的高端用戶也無法支撐整個3G網絡的運營,所以必須吸收足夠數量的中低端用戶,這就要求運營商攜手終端廠家在兼顧市場培育和業務收入的前提下,制定適當的終端和業務銷售策略。

          終端可用性影響用戶對業務的黏度。用戶開始使用某種新業務時,最初的直觀感受非常重要。用戶通過終端來體驗業務,若終端缺陷多、操作煩瑣、界面不人性化等,即使業務價格適當,業務內容富有吸引力,用戶可能也沒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繼續使用。

          用戶需求的差異性要求終端趨向個性化。這也是3G業務走向個性化和娛樂化的必然要求。在多數3G網絡高度同質化的今天,網絡優化手段也日益豐富,不同運營商網絡能力和質量可能非常接近,基于這些網絡所提供的業務也是趨同的,運營商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只有不斷地開發出滿足市場需求、符合不同用戶群體要求的個性化業務,并通過個性化終端給予很好的支持,才會極大地促進新業務的推廣。

          雙/多模終端對3G業務發展至關重要。從用戶的角度看,雙/多模終端有助于克服網絡隔離造成的業務市場的分割,從而提供用戶服務體驗。從運營商角度看,當兩網屬于同一個運營商時,雙/多模終端可以實現兩網資源上的共享,彌補單一網絡業務覆蓋上的不足;當兩網分屬兩個運營商時,雙/多模終端實現到兩網的接入可以增加運營商的營業收入。

        4.2.3 3G業務模式的影響

          一項成功的業務是與良好的業務模式分不開的。資費上的優惠通常只能帶來一時的競爭優勢,但是隨著競爭對手的資費跟進,這種價格優勢將會迅速消失。這就要求運營商和服務提供商在開發新業務的同時,需要更加關注新業務模式的設計。業務模式既要與網絡、終端和業務自身的特性相適應,又要針對目標用戶群體的特點來設計,選擇適當的市場切入點來推廣業務。比如,Vodafone最初推出的IM業務基于手機用戶之間的互發,由于手機輸入和存儲的限制,這種業務模式并不成功。后來Vodafone與微軟合作,借助于微軟MSN Messenger的龐大的用戶資源和市場影響力,在不到3年時間內,Vodafone的MSN業務已經擁有3000萬注冊用戶。

        4.3 3G業務開發的要點

        4.3.1 構建前瞻性的業務體系

          3G業務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這體現在三個方面:3G網絡建設和完善需要一個過程;3G增值業務市場和用戶習慣需要一個培育過程;3G業務應用的發展受制于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可以通過細分和前瞻性預測用戶群體,密切跟蹤預測市場需求,確立服務目標,構建業務體系,不斷完善業務架構,分階段實現業務服務目標,做到平穩、有序的發展業務。分析過去幾年移動通信運營競爭的歷史,可以發現一個趨勢越來越明顯,那就是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從網絡技術之間的競爭,逐漸體現為業務之間的競爭,而業務競爭又涉及到業務性能、服務模式及服務理念之間的競爭。從網絡發展的趨勢也可以看出,3G網絡雖然沒有全球統一標準,但是其所針對的目標業務、采用的核心技術及其網絡能力要求等基本一致,不同標準體制的網絡之間以及相同技術體制的網絡之間的競爭將通過業務來體現。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快速推出適合市場需求的新業務,誰就能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定的優勢。

        4.3.2 終端定制與業務定制相配合

          基于市場調查,分析業務需求,確定業務功能要求,根據網絡和終端支持能力,設計業務實現方案,同步改造網絡和設計新型終端以支持該項業務。在業務開發的基礎上,結合目標用戶群體的特性,選定適當的業務模式,或對現有業務模式進行優化改進。通過這一整套新業務的開發策略,縮短業務開發周期,加快市場培育進程,將業務需求盡快轉化為競爭力。

        5、結束語

          本文分別從網絡、終端和業務三方面分析了3G發展的趨勢。3G網絡發展體現了寬帶化和融合的趨勢。3G終端發展則體現了應用平臺的開放性、低功耗高能量、雙多/模終端、智能終端等趨勢。3G業務發展則體現了與2G/2.5G業務的繼承性,及向其他無線網絡、固網及廣播電視網業務領域的擴張性特點;分析了3G業務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其發展要素。

        三極管相關文章:三極管放大電路


        cdma相關文章:cdma原理


        攝像頭相關文章:攝像頭原理
        離子色譜儀相關文章:離子色譜儀原理


        關鍵詞: 3G 無線 通信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偃师市| 柳林县| 汕尾市| 江北区| 自贡市| 皮山县| 连州市| 兴仁县| 文安县| 永嘉县| 嘉禾县| 柳州市| 彭阳县| 阿坝| 津南区| 朝阳市| 卢龙县| 高邑县| 湟源县| 区。| 大理市| 滕州市| 洛宁县| 隆尧县| 乌什县| 烟台市| 天镇县| 墨竹工卡县| 拉萨市| 湖南省| 灵寿县| 临颍县| 江阴市| 屯昌县| 晋城| 吉林市| 信阳市| 会泽县| 会宁县| 东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