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帶芯片:整合未竟 交鑰匙模式引發爭議
最近一段時間,手機基帶芯片行業熱鬧非凡,近來發展迅猛的英飛凌收購了LSI公司移動通訊事業部,中國臺灣IC設計企業MTK以3.5億美元現金購得ADI旗下Othello和SoftFone手機芯片產品線相關的有形及無形資產和團隊。聯系到去年下半年以來,NXP半導體收購SiliconLabs公司手機通訊部門、Marvell收購Intel通訊及應用處理器業務等,不難發現,手機基帶芯片行業的集成度越來越高。不過即使如此,現在就說市場整合已經完成還為時尚早。
隨著諾基亞引入多芯片供應商策略,多供應商模式再度成為熱門話題。各個芯片企業迎合這種趨勢,都或主動或被動地調整了自己的策略。面對在中國大陸市場取得巨大成功的Turn-Key(交鑰匙)模式,全球基帶芯片巨頭所持看法也有所不同。
市場整合將繼續
最近,飛思卡爾公司首席執行官MichelMayer公開表示,芯片價格上的激烈競爭,以及昂貴的研發成本,使得芯片廠商的利潤遭遇挑戰。全球半導體市場即將邁入大規模重組時期,目前有16家手機芯片廠商,但在不久的將來,將只剩下4-5家。他同時暗示,飛思卡爾將來會繼續進行并購交易。MichelMayer的這番話表明,近期沸沸揚揚的手機基帶芯片行業的并購熱度將持續下去。那么,哪些企業將因為具有什么優勢而成為最終活下來的“幸運兒”呢?
英飛凌公司成為近期并購的主角。公司通信解決方案部銷售與市場總監梁天波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全球范圍來看,基于規模效益的考慮,全球前幾大基帶芯片廠商的整合力度很大,其所占的市場份額將越來越大。由于芯片的集成度越來越高,實現的功能越來越多,需要投入很大的研發資源,產業將越來越向有實力的大企業集中。
MTK則是近期并購的另一主角。公司首席財務官兼發言人喻銘鐸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近期的幾起并購都體現出兩個趨勢:一是大者恒大,競爭優勢會越來越向前幾位的廠商集中,這是全球IC設計業的一個重要趨勢;二是各個公司為了獲得最大的競爭優勢,將會選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自己最為擅長的領域,也就是專業化分工會越來越細。他總結說:“從這個意義上說,事實上產業的演化并不是以完全的優勝劣汰為結果,而是一種以精細化分工為基礎的優勢資源的集中與整合,以及由此帶來的共贏。”
不過,與全球市場相比,由于中國消費者消費結構和地域性的差異,中國市場可能存在“小規模也經濟”的情況。NXP半導體手機及個人移動通信事業部大中華區副總裁兼總經理林博文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引用了一句中國老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認為目前中國的手機設計公司和廠家發展正應合了這個規律,這中間手機芯片供應商和中國的市場變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手機市場需要被一再細分,例如雙模、手機電視、多媒體寬屏(16∶9),對市場變化敏捷的反應和自身準確的定位將決定平臺廠商的后續發展。
那么,哪些企業將成為最后的贏家呢?德州儀器公司無線終端業務部亞洲區總經理FredericCohen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現在說誰是最終的贏家還為時過早。不過,他認為,投資和經驗是獲得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而這也正是大公司的重要優勢。
適應多供應商熱潮
諾基亞改變長期以來與德州儀器捆綁的芯片供應策略,引入更多的芯片供應商引起了業界對多芯片供應模式的再度關注。各家芯片供應商也是冷暖自知,或被動或主動地調整了自己的芯片供應策略。
德州儀器被認為是諾基亞策略調整的最大受害者。對此,FredericCohen認為,無線市場總是在不斷地進行演變,諾基亞和其他OEM廠商采用這一策略已有一段時間,德州儀器同諾基亞一直擁有深厚的業務關系。不過作為應對,在擁有廣泛的客戶群的基礎上,德州儀器近期與摩托羅拉和愛立信擴展了合作關系。
英飛凌則被認為是受益者之一。不過,梁天波表示引入多供應商策略是發展的必然趨勢,英飛凌只是抓住了市場機遇,這種趨勢對每家企業都是公平的。他反問道:“如果現在西門子做得很好,西門子也一定會引入多供應商策略,那么是不是就會對英飛凌非常不利呢?”
全球3G市場的高歌猛進,引發了新一波的扁平化熱潮,一種產業鏈間開放式的合作架構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高通公司負責人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德州儀器從前以堅持垂直整合和單廠商定制路線聞名,主要專注于為諾基亞等一線OEM廠商提供定制芯片,這種模式在2G時代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然而,我們看到,隨著開放式合作架構的崛起,這種模式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越來越顯現出明顯的局限性和劣勢。因為開放式合作架構特別有利于中小企業進入市場或者采用新技術以滿足市場的某些特定需求,從而帶來了行業更加激烈的競爭。”在iSuppli公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無線半導體產品供應商營業收入排名上,高通公司首次取代德州儀器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無線芯片供應商為上述觀點提供了最好的注腳。
Turn-Key模式受質疑
Turn-Key模式是MTK賴以起家并成名的“法寶”。對于為什么要采用這種模式,喻銘鐸向記者解釋說:“芯片企業采用什么樣的服務模式或者說商業模式,其實是由終端生產廠商的需求來決定的。因此,Turn-key解決方案模式是在2G/2.5G時代,由于終端廠商的需求尤其是中國本土廠商需求帶來的產物。”
對于Turn-Key模式,支持者和反對者兼而有之。NXP半導體的林博文表示,判斷一種模式的好壞要針對不同客戶而言,“一站式”服務是絕大部分中國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不一定適用于國際品牌客戶,但是具有提供Turn-Key方案的能力是平臺芯片廠商參與中國市場競爭的基本要求。
TI的Frederic Cohen則認為,在競爭激烈的無線市場中,創新與差異化是企業能在市場上長久保持競爭力的關鍵。他說:“我們的競爭對手當中,有部分提供給客戶Turn-Key的解決方案,這樣的方式沒有辦法為企業帶來差異化的優勢。”Frederic Cohen堅持認為,提供給客戶實現差異化的平臺,并協助客戶在正確的時間點推出產品是TI解決方案的優勢。
精彩觀點
MTK公司首席財務官兼發言人 喻銘鐸:
消費者需求決定商業模式
芯片企業采用什么樣的服務模式或者說商業模式,其實是由終端生產廠商的需求來決定的。因此,Turn-key模式是在2G/2.5G時代,由于終端廠商的需求尤其是中國本土廠商需求帶來的產物。
說遠一點,終端廠商的需求其實是從消費者需求端傳遞過來的。在消費者需求和競爭的雙重壓力下,終端廠商必然將這種壓力傳遞給上游供應商,尋求從產業鏈上獲得解決的可能,從而促成了新的供需生態鏈的形成與發展。其實我們在光儲存產品方面給客戶的就是Turn-key方案。當時我們能打敗日本的競爭者靠的也是Turn-key方案。市場發展很快,產品周期很短,如果客戶沒辦法及時進入市場,損失會很大。所以當時我們不但賣給客戶芯片,還把軟件等都幫客戶搭配好,很快中國臺灣的這些廠商就把日本同類廠商都淘汰掉了。
手機芯片這塊也是延續過來的。我們覺得應該給客戶一個Turn-key方案,讓客戶能夠真正發揮在他可以真正發揮價值的地方,這也是我們一直跟客戶溝通的話題。我們的芯片效能不比那些歐美大廠的差,但如果你的樣子總是做得不好看,消費者就不會買,因為現在很多消費者買手機是當作消費品來看的,沒有人買手機時會研究芯片是誰做的,都是看哪個做得好看,哪個外觀好,這也是我們一直跟客戶溝通的方面,客戶要把精力花在這個地方。
事實上整個IT產業的發展都是這樣的,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也是這樣,這就回歸到我們一直強調的生產鏈專業分工。所以我們覺得重點還是在這個地方,既然專業分工是一個社會的潮流,那么在手機業也會是這樣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