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頻繁過招商業模式 轉型已到實質階段
——
語音業務市場競爭格局進一步失衡。四大運營商日前公布了6月份新增用戶數據。數據顯示,中國移動6月份凈增用戶達552.6萬戶,再創歷史新高;中國聯通6月新增用戶153.7萬;中國電信6月份本地電話凈增用戶21萬;中國網通6月份本地電話用戶凈增7.77萬。
移動通信持續保持著高速增長的勢頭,對固定通信的替代趨勢更加明顯。固話業務萎縮不可避免,固網運營商只能盡量延緩這一趨勢,而移動運營商握有產業轉型的主動權,在商業模式這一關鍵方面有更多嘗試的資本。
轉向增值業務
由于移動通信的分流替代作用,固話經營已從“增量不增收”進入到更嚴重的“減量減收”的發展困境。固話用戶增長趨緩,其中小靈通用戶已出現負增長。信息產業部數據顯示,截止到6月底,小靈通用戶為9055.1萬,比上年同期增長-57.6%。
相比之下,受益于對固網用戶的分流及農村地區用戶的增長,移動運營商交出了滿意的“成績單”。但隨之帶來的問題是,新增用戶主要為低端用戶,再加上單向收費不斷推進,運營商的APRU值不斷下滑。
據兩家移動運營商最新公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顯示,中移動ARPU值由去年底的93元降至85元,而中聯通GSM及CDMA的ARPU值更是急跌5.3%和14.45%,分別降至46.8元和58.6元。
就當前而言,市場競爭已趨于理性化,固網運營商為彌補傳統業務收入下降,而移動運營商為提高APRU值,都在增值業務的開拓上加大了力度。
探索商業模式
現在,電信運營商都在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同時把商業模式的轉型擺在突出的位置,力求從客戶需求入手,探索共贏、成功的商業模式,從而有效的提升客戶忠誠度。
據香港市場傳出的消息,中國移動集團計劃進一步增持鳳凰衛視股權,并有意獲得控制性地位,以便于在全國部署手機電視業務,加強節目內容和供應。
有消息稱,中國移動內部人士表示,與鳳凰衛視的合作若股份太少,勢微言輕,難以對業務內容、營銷方式、傳播渠道有足夠的話語權,不能為業務發展帶來根本的利益。事實上,中國移動已經擁有鳳凰衛視19.9%的股權。
專家分析,運營商逐漸認識到,內容產業是移動增值業務產業鏈的高端。因此,運營商已經不愿僅僅淪為通信“管道”的提供者,而越來越多的涉足內容產業。
固網運營商也在增值業務商業模式的探索方面進行了不少嘗試。2006年,中國電信成功推出商務領航和號碼百事通,積極探索新興業務發展的體制機制和商業模式。
等待3G機會
增值業務的發展離不開3G的支持,在3G時代,增值業務將獲得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也是運營商提高APRU值、增加業務收入的契機。
移動運營商在增值業務探索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踐,移動增值業務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格局。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已經在“試水”IM、移動音樂、手機電視、手機支付、手機郵件等新業務。
與移動運營商相比,固網運營商轉型要艱難得多。電信專家劉高峰認為,運營商在轉型中的突破口在于融合。但是,目前,IPTV、手機電視等新業務的推廣受到一定的限制,三網融合的瓶頸待突破。
同時,當前失衡的電信市場格局亟待調整。信產部副部長奚國華曾指出,目前嚴重失衡的運營商競爭格局需要優化。全業務經營的實現,將促進固定與移動的融合。
3G時代的競爭模式也不同于2G。業內人士認為,隨著3G時代的到來,為運營商逐漸解決商務模式的一些問題提供了條件。
增值業務的發展空間雖然很廣闊,但就目前發展來看,與話音業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商務模式方面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轉型的重點就在于商業模式的探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