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進兩年知識產權訴訟和解 英特爾否認打壓競爭
——

英特爾中國策略合作部總監王黎(左)與東進公司總經理賀建楠(右)簽署聯合聲明
5月14日消息,英特爾與深圳東進通訊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進通訊”)之間歷時兩年的專利糾紛今日塵埃落定。今天上午,雙方在北京簽署一份聯合聲明,宣告雙方的專利糾紛以和解告終。
2005年1月20日,英特爾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東進通訊,指控其研發的語音卡產品侵犯了英特爾SR5.1.1軟件中的“Intel頭文件”這一知識產權。英特爾索賠79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583萬元),相當于東進通訊當時的全部資產。
由于索賠涉及金額之大,該案也被稱為“2005中外知識產權第一案”。2005年4月,東進通訊曾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交反訴英特爾壟斷訴狀,雙方之間的專利糾紛宣告升級。
英特爾否認訴訟意在打擊
雙方的糾紛一度引起中國知識產權學界的關注。曾有輿論認為,這是英特爾公司在試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并趁機打壓競爭對手。英特爾中國策略合作部總監王黎對此給予否認,稱“訴訟起源是對于英特爾自身知識產權的保護”。
王黎指出,訴訟并非打擊競爭對手,更不是限制或消除市場競爭,而是“在磋商中尋找最佳解決辦法”。英特爾在關注中國市場增長同時,也關注到了中國在鼓勵自主創新、建設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方面取得的進步和發展。
“英特爾一直大力支持中國企業自主創新,已在中國投資超過60家創新型企業,未來愿意為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和中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完善提供幫助和支持,推動企業發展同時也為社會和諧發展付出努力。”王黎說。
法院扮演和解的關鍵角色
在當天上午的會議中,英特爾方面始終沒有正面指出,在歷時兩年的專利糾紛中,東進通訊方面是否構成侵權。王黎只是表示,英特爾采用了“求大同存小異”的做法,并稱和解的結果令人興奮,“是一個完滿的結局”。
王黎強調說,發生糾紛并不可怕,即使產生訴訟也不必反目成仇。她同時坦言,此次糾紛讓雙方消耗了大量時間與精力,但同時也為彼此增進了解創造了機會。
據英特爾方面表示,此次和解經過了雙方反復溝通與法院積極推動,最終通過對話與協商解決了糾紛,法院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東進公司總經理賀建楠對此表示,雙方簽署的聯合聲明為長達兩年的訴訟畫上一個句號,也“有了一個共贏的結局”。和解達成后,此前困擾東進通訊的相關問題都不存在,以后的精力將主要用于產品研發。
賀建楠還透露,東進公司已更加積極投入標準創建工作,把最新一批成果申請了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國際專利,相應的第一批產品也于近期推向市場。
中美企業第一個相關聲明
雙方當日簽署的聯合聲明指出,基于雙方目前的企業戰略及業務經營考慮,繼續訴訟無益于各自的最佳商業利益。因此在法院推動下,在尊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基礎上,雙方已就相關訴訟達成庭外和解。
聲明還指出,雙方同意就和解協議的具體條款內容均予保密。雙方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不斷進步給予積極評價,在尊重知識產權的前提下,雙方同意在新的領域促成合作。
一位出席了當天會議的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專家表示,縱觀中美兩國有關知識產權問題的歷史,在全球化引發的國際知識產權糾紛頻發的今天,這份聲明作為中美企業間有關知識產權問題的第一個聯合聲明,讓世界看到了通過溝通和對話解決問題的可能。
“此次和解對英特爾有積極意義,通過這次案例,可以增進國際公司對中國知識產權的理解、尊重與保護,對包括英特爾在內的外國企業與中國企業今后的溝通有借鑒意義。”上述專家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