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大等三家開發成功SiC外延膜量產技術
——
此次開發的是SiC外延生長薄膜的量產技術。具體來說,是把市售的直徑為3英寸、厚度為1cm左右的SiC底板削薄后,在上面形成具有高均勻度的SiC外延生長薄膜,再實施氮(N)摻雜。通過在300mm晶圓制造裝置內排列多個3~4英寸的SiC晶圓,進行統一處理,還可實現量產。“通過利用東京電子的仿真系統,分析1600~1700℃的高溫下氣體的流動狀況并進行控制,能夠實現SiC膜均勻成形技術”。
SiC底板的切割方面,三家以與結晶面成4度的角度切割SiC底板,形成高品質薄膜。過去,以8度的角度切割底板較為常見,以更小的角度進行切割時,“極難形成均勻的膜”(京都大學工學研究系電子工學專業教授木本恒暢),此次這一問題得到了克服。這樣,在使用6英寸等更大的晶圓時,可以從昂貴的底板上切割出更多的晶圓。
雖然形成有SiC外延生長膜的SiC晶圓可以買到,但是由于“供貨商只有一家美國風險公司,品質上也存在質量不均勻問題”,因此三家決定自行開發。
200℃高溫下漏電流仍然較小
使用上述晶圓開發半導體元件的業務主要由羅姆負責(參閱本站報道)。目前試制完成的有SiC肖特基勢壘二極管(SBD)、SiCDMOSFET,以及由二者組成的SiC逆變器模塊等。SiCSBD與以往使用Si的高速二極管相比,擁有即使在200℃的高溫下也很少發生熱失控和漏電流增大現象,且半導體芯片面積較小的特點。“SiC元件能夠以5mm見方的芯片處理100~200A的大電流。Si是做不到的”(羅姆研究開發本部長高須秀視)。
SiCDMOSFET也具有在200℃以上的溫度下漏電流小,正向電阻的溫度依賴性小等特點。SiDMOS則存在著在150℃以上的溫度下漏電流激增,正向電阻隨溫度升高增大的問題。
另外,SiC逆變器模塊與使用Si芯片的模塊相比,芯片面積僅為后者的1/6,放熱也僅為后者的1/2。因此可以大幅度縮小使用Si芯片所需的大型散熱片,或是驅動更大的馬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