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中國掌門人陳紹鵬:我一直戰戰兢兢
——
目前讓他謹慎有加的,當然是備戰奧運。作為全球TOP贊助商,聯想集團正在全國眾多城市推廣奧運戰略。但讓他“戰戰兢兢”的遠不止這些。因為,作為聯想大中華區的領軍者,他所扮演的角色,對整個聯想集團來說,具有雙重戰略意義。
雙重戰略意義
這種雙重意義在于:一是聯想必須在本土市場保持對惠普、戴爾等競爭對手的絕對優勢;二是必須持續獲利,為聯想海外戰略提供財務支撐,并承擔人才、營銷與管理經驗的輸出。
不過,陳紹鵬表示,聯想海外業務,他本人的職責只是“很小一部分”,就是帶領聯想在中國較好發展,從“后勤”角度做好支持。
這種“后勤”支持,除了為聯想國際創造最大的現金流,提供財務支撐外,還主要體現在為聯想海外持續輸送本土優秀人才、營銷及管理經驗。
楊元慶本人也不斷從側面強調聯想中國的戰略價值。上周,他在臺灣地區表示,2007年,聯想集團將強化消費類業務,因為,目前商用業務比例過高。而提高消費類業務則勢必加速聯想中國的交易型模式,這一針對個人、家庭以及小企業主的零售渠道模式,與關系型模式互為一體,是聯想中國占據本土PC業榜首的核心競爭力。
陳紹鵬正是聯想當初雙模式的創造者。早在他擔任聯想華南區總經理時,他便通過不斷地細分客戶,分割商用與消費類產品,并創造了年增長600%的銷售業績。
“兩年前,當集團確定向海外移植交易型模式時,很多人充滿了質疑,認為中國本土的經驗不適合海外市場,事實證明,我們成功了。”他表示,目前,聯想海外團隊“正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去推廣”。
不會落入對手節奏中
2006年,聯想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達36.2%。但是,陳紹鵬卻越來越難見一絲輕松。因為,這意味著,新財年董事長楊元慶將給聯想中國設立更高的要求。
去年10月,楊元慶在上海對《第一財經日報》坦言,他對聯想(中國)以及總經理陳紹鵬“一直很放心”,但仍將持續不斷地給他施加壓力。“我相信,紹鵬不會輕松。35%的市場份額之后會有更大壓力。因為必須考慮進一步發展的問題,比如除了PC外,我們是不是可以拓展到更寬的業務領域?”
事實上,來自對手的沖擊也已無可回避。惠普重回PC榜首后,信心正在逐步膨脹,正借助新的產品與渠道策略進攻聯想的優勢市場;而戴爾也不斷強化其DELL2.0概念,并試圖借消費類產品的推出及營銷變革提高中國市場份額。
陳紹鵬表示,他確實看到惠普、戴爾等競爭對手的動作,尤其是一些明顯針對聯想的動作。他說,競爭是個好東西,但不能時刻想著對手,也不能為了對手而完全改變自己的節奏,否則,最終會被自己打敗。
“相對,我會關注客戶,比如客戶細分的是否到位,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需求;你搭建的業務模式,是否能既把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他,是否保持合適的效率與成本,我們每天都在研究這些事情。”他補充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