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IC設計要選好市場切入點
——
雄心壯志,每個創業者總是為自己的未來勾畫了美好的藍圖,但如何一步一步擁抱夢想卻難住了大多數人。許多IC設計創業者總是希望能用最先進的芯片快速占領市場,殊不知走進了一條無底深淵。從經濟實力到科技實力,甚至是市場渠道,國際廠商早已經擁有高端芯片市場的絕對優勢,如果把創業初期的成敗寄托在高端芯片市場,那無異于充當巨頭戰爭之間的炮灰。因此,對于國內尚不強大的IC設計公司來說,選好市場定位準確切入就成為成功的關鍵,利用本土優勢的先機,依靠成本產品打開市場,是創業初期相對理性的選擇。
在國內IC領域打拼多年的董濤博士對此感觸頗深,目前就任中山大學深圳研究院副院長的他,師承羅笑南教授進行博士后深造,繼續著他在IC領域的探索。他所主持的凱達64位SiP芯片實現了單芯片集成CPU、BIOS、主端USB和網絡在內的完整系統,并可預置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等固件。同時在此基礎上還推出了集成度更高的COB(Chip on Board)開發板,采用針插式連接降低了成本和開發難度。
選擇SiP技術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成本低,SiP技術可以向無線通信、視頻編解碼、嵌入式和GPS等多方面滲透,具有很好的發展空間。雖然在功耗方面競爭力不強,但比起SoC技術,它可以讓手機變得更輕薄、功能出眾,特別是在短距離、小范圍無線接入系統中完全可以依靠低成本和多功能取勝;而在GPS方面則可以在融合多種應用功能的同時取得明顯的成本優勢。至于未來的產品規劃,董博士指出,除了視頻編解碼是國內IC設計的重點突破口之外,擴頻技術同樣是IC設計一個值得關注的切入點,特別是伴隨著3G的大規模商用,把3G系統做到芯片上是很有市場前景的。
洗盡鉛華也從容。如今將更多精力放在科研上的董博士認為,目前國內IC設計應該依托國內市場,選擇市場最需要的產品進行研發,更重要的是要認清自己與國際廠商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低成本是我們的優勢,了解市場需求是競爭關鍵。芯片的研發主要在前端的算法和架構,無疑這是國內目前最為欠缺的,也是董博士選擇師承羅笑南教授繼續深造的重要原因之一。
與董濤博士的淡定相比,一直默默發展的美芯集成電路公司的CEO袁遠則在守望幸福。現在的美芯,可以說像一個已經度過了疲勞點的長距離游泳運動員,開始向著心中的終點發力沖刺。
美芯集成電路的主要產品高中低頻率的全系列鎖相環產品,主要應用于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產品領域的數模混合應用,這其中包括已經銷售600萬片的200M~1.3GHz的MCD8825B和1.6GHz的MCD8825C,以及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射頻識別器、條碼掃描器、無線局域網和有線電視設備的鎖相環加壓控振蕩器組合產品MCD2928等。憑借實用的產品和相對低廉的價格,目前美芯正朝著中國市場鎖相環的龍頭企業邁進。目前,美芯致力于用6元成本的產品與國際廠商6美元左右的產品競爭,力圖在3G、無線數據傳輸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當然,美芯的疲勞點來得很早,也很強烈。03年歸國之初,已經功成名就的袁遠懷著許多歸國創業人員的夢想與高傲,期望在中國創造硅谷那樣的輝煌。然而,現實的殘酷擺在面前,國際市場已經被巨頭壟斷,國內終端用戶大部分技術水平不強,應用技術的整合能力差,對服務的依賴性強。在經歷了一段痛苦的適應期之后,美芯正視國內產業的特點,選擇了當時國內市場應用廣泛但缺少價廉物美產品的鎖相環作為切入點,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采用貼近市場的戰略,參與到中小生產商的產品研發過程中,從而頑強地度過了創業初期的艱難。
回首創業之路,袁總感慨越是艱苦體會越深,創業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度過了創業最艱苦階段的美芯已經把目光放得更長遠,未來不能像硅谷的公司那樣只做芯片,要做產業鏈的延伸,而把產品線擴充到通信芯片領域只是邁向這個目標的第一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