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接受手機充電器標準內幕:3輪交鋒終實施
——
部分洋品牌舉牌質疑
去年年底,信產部頒布了手機充電器標準。該標準實施后的好處是,消費者在更換手機時不必再次購買充電器,同一個充電器可以為不同型號的手機充電,使用隨手機附帶的充電連接線纜,甚至可以連接到計算機上的USB接口充電,不僅降低了消費者購買手機的消費成本,而且有利環保。
據悉,目前已有五六十款手機充電器送至信產部檢測認證,而已通過了檢測認證的手機充電器有三、四十款。在洋品牌,摩托羅拉、諾基亞也將執行該標準的手機充電器送檢,三星更是已有配備執行該標準的手機充電器的手機在市面銷售。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此之前,部分洋品牌廠商多次在內部會議上明確表示質疑。而質疑的理由也很“巧妙”,堅稱“制定該標準的時間表不合適,短期內難以實施。”
三輪交鋒
據悉,這種質疑聲從該標準一公布起就存在,其間經歷了三輪交鋒。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制定統一手機充電器標準從來就沒有隱瞞過任何一家手機廠商,從標準開始醞釀時就邀請洋品牌廠商參與。
但在標準起草階段,部分洋品牌廠商表現得非常不積極,甚至質疑標準制定的必要性。對這些不同聲音,主管部門未予理睬。
其后在標準草案出臺后,上述幾家洋品牌廠商又對標準的技術問題提出質疑,對此,負責標準起草的信產部電信研究院泰爾實驗室一一解釋清楚。最后,標準順利通過各方評估,由信產部正式頒布。
2月初,信產部兩個主管司局召開手機充電器標準“宣傳貫徹會議”,信產部相關司、局長就手機充電器的相關政策做了講話,并表示手機廠商開始啟動實施。但得到上述廠商的答復是,“至少要一年時間準備。”令該標準實施時間表蒙上了陰影。
聚焦時間表
對于部分洋品牌的質疑理由,相關專家予以了解釋。
對于部分洋品牌廠商稱“產品研發周期很長,研發手機充電器標準需要很長時間,目前給的時間太短”,該專家表示,“這些廠商推新品的速度那么快,怎么實施手機充電器標準就這么慢?”。
另外,有部分洋品牌強調實施這個事情要非常謹慎,因為存在手機安全問題。表示要事先多試驗,再推廣。對此,該專家批駁說,“如果真要按他們這么弄,那GSM手機十幾年前都不用出了,這些歐美手機企業力推的GSM手機剛開始推的時候安全性問題更多。比如,大家現在還都在討論手機輻射那么嚴重,但國際手機巨頭們也沒有哪家說消費者不要用GSM手機了”。
韓國先例
上述專家還提醒說,韓國早已統一了手機充電器標準,上述洋品牌在韓國銷售的產品就是按照韓國統一標準生產的。
據悉,韓國早在2001年就宣布要統一手機充電器標準,韓國信息通信部2000年12月27日曾召開手機充電器標準化促進委員會會議,確定了手機充電器標準化方案。該方案由制造企業、通信業、消費者團體等組成的標準化研究班制訂。
韓國就此規定,從該年10月以后生產的手機,不論制造公司和型號,都可以使用任何充電器。即一個充電器可以給韓國所有型號的手機充電,一個手機也可以用韓國任何一臺標準充電器進行充電。
而實施該標準的好處是,目前,韓國的手機普及量為3800萬部,其中超過30%,即每年1200萬-1300萬部被新機型替換。韓國信息通訊部政策局局長盧俊衡曾稱:“不統一手機充電器標準,購買新的手機后將不得不把好好的充電器棄之不用,隨之而被浪費的費用據推算每年達到3500億韓元(合 24.5億元人民幣)。顯然,標準型充電器將會大幅減少浪費。”
對此,上述專家稱,“上述洋品牌在韓國能實施統一的手機充電器標準,為何在中國就不愿統一,困難就那么多?”
幸好最終信產部明確表示將強制執行該標準,已沒有商量余地,洋品牌也被迫實施,此事也就此結束,但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事件顯然又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中外利益交鋒的案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