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計算機系大三學生創業 辦南京人的“淘寶”
23歲的于源是三江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科學專業大三的學生,說到創業他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一位IT精英曾經說過‘永遠不要為別人打工’,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因此,從大一開始我就在想創業的事。”
2004年12月,剛上大一的于源就獲得了江蘇省“大學生網絡大賽的銅獎”,這給他的創業帶來了信心。
進入大二后,于源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2006年1月,他的第一個網站KUeasy.com誕生了。
雖然這個網站最終成了于源的遺憾之作,但作為他的第一個創業嘗試,這個域名仍然創下了“開張三天百度搜索關鍵字第一”、“日在線人數突破200人”的佳跡。據了解,這個域名目前已經成了一個服務性的平臺,并沒有幫助于源實現盈利的夢想。
于源沒有放棄,他在尋找機會。
2006年3月,于源當選為三江大學科技協會主席。6月,他完成了三江大學第五屆科技節的策劃,并且在10月份成功舉辦。該活動為期近一個半月,全市22所高校出席活動,大小共舉辦了20多個賽項。其中彩鈴設計、網絡電子雜志設計等比賽項目在南京都是首次舉辦的。
在積累了一定的知識、技術和經驗后,于源開始了新的創業策劃。他依然選擇了依靠網絡,打造出他心中理想的“電子商城”。
“據我了解,目前在南京還沒有人做這個。”于源表示,電子商城的功能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為“手里有商品,但無法開實體店”的人提供一個交易平臺。“跟淘寶的模式看上去大同小異。”
于源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負責策劃和廣告宣傳,幫助進駐該“商城”的客戶銷售商品。“商城”的利潤,則主要來自于向客戶收取租金以及宣傳費用。而當記者詢問利潤具體有多少時,于源稱“大概能夠有50%吧”。“但在我們這邊開店的客戶,投資一元錢能獲得的利潤,卻可以達到三元、四元,甚至是十元錢。”
“搞這個平臺,我醞釀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了。其間,我寫了許多策劃方案,并且請一些專家進行了分析,其中包括營銷專家、IT精英、金融人士等等。最終于今年3月形成了策劃。說真的,金錢投資不是很大,但精力的投資卻是很大的。我每天都要到夜時在12點以后才能睡覺,不停地進行各種數據的分析、保存等工作。”于源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南京還有兩個高校的計算機學生也有過辦“電子商城”的打算,但最終率先開張的只有他了,“在我創業的時候,學校和IT界的一些人士,在技術和硬件上給了我很大的支持。”
2007年3月底,他的“三香電子商城”正式開張了。于4月1日正式運營后,短短十天的時間就已經有二十多人和他商談。
據江蘇商報了解,目前成功進入該“商城”的已經有十二家了。記者在采訪他的時候他剛剛送走了一名客戶。“這已經是今天的第三位了,等一會還有一位要來商談,”于源很開心,“150元一年,這樣的開店費用應該沒有比我這更便宜的了吧。”
據于源透露,在這十天中他的電子商城點擊量“已經過千”。
“現在,我當然還沒有實力去和淘寶、易趣這樣的網站競爭。但他們面向的是全國市場,而我卻可以專注于南京市場。而這份專注和專一,可能會為我贏得更多的機會。等這個模式更完善的時候,說不定我會考慮擴大市場。”于源笑著說。
“據我了解,電子商城到現在還沒有十分火爆。這個商機我當然要緊緊抓住咯!”于源告訴記者,由于現在運營的效果很好,已經在大學生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目前,他正在面向社會廣做宣傳。他的目標是:在一年之內要擁有千家的店鋪,在全市設立8個點和一個總站。“這樣可以方便所有人的交易。”與此同時,于源還邀請專業人士對所有加盟的店鋪進行審核,“貨源、資金、信譽等等都是要進行評定的,這樣才能保證信譽。”
據江蘇商報了解,于源目前正在準備去給他的電子商城申請專利。當記者詢問他這個域名多少錢買下來時,他笑著豎起了食指:“才一塊錢。”他告訴記者,其實現在很多新興的事物都是在網絡上產生的,例如:FLASH動畫、電子網絡雜志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商機。由于他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可能更關注這些,而他也正是運用了自己的這一優勢,在完成大學學業的同時實現了自我創業的夢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