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C產業盛會:關注IP、上下游互動共奏主旋律
“知識產權問題已成為中國IC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這是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理事長俞忠鈺在在日前深圳召開的2006年(第四屆)泛珠三角集成電路業聯誼暨市場推介會上強調指出的。本屆會議上,來自中國大陸七個集成電路產業化基地和香港科技園的代表、業內專家學者以及泛珠三角地區的IC設計、IC制造封裝、整機廠商代表及EDA工具供應商、市場分析機構等就中國IC產業的現狀及發展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與會人員就IC設計的產業環境、應用熱點、知識產權、技術標準等進行了交流。
2006年(第四屆)泛珠三角集成電路業聯誼暨市場推介會日前在深圳召開。 |
知識產權成為重頭戲
不久前,在北京剛剛舉行了《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加入世界半導體理事會備忘錄》簽署儀式,這表明中國半導體行業進入了一個新時期。CSIA去年成立了知識產權部,今年又成立了“知識產權和產品創新專門工作委員會”,并且已將知識產權保護列入IC企業認證與年鑒要求中。據悉,CSIA將通過參與中國標準的制定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目前CSIA正在參與中國移動存儲標準的制定工作。”俞忠鈺介紹。
在本屆年會上,俞忠鈺指出,近些年中國IC設計業的技術水平提升很快,2001年是0.5μm,而2005年已達到0.18μm,主要技術已達到0.13μm,有些已開始進入90nm工藝。但近兩年知識產權問題也越加明顯, 俞忠鈺建議中國IC設計公司 “不要過于強調高技術水平的產品,而是要注重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開發有品牌且有市具場競爭力的產品。”據CSIA統計,去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消耗國,所用集成電路超出全球總量的24%,但自給產品卻少于10%,主要IC產品仍依靠進口。其中自給占比例較大的IC主要有模擬器件、ASIC及邏輯器件。依靠進口的器件主要包括內存、CPU、MCU、DSP以及外設IC等。
上下游互動成關鍵
與會的國家863專家組成員嚴曉浪指出:隨著IC設計難度大幅提高,SoC是絕對趨勢,而S(系統)比C(芯片)更重要,S>C。未來IC設計中軟件是關鍵,是實現產品差異化的關鍵。他還強調,要把握好進入市場的恰當時機,產品做得太早,資金用光,而市場尚未起來;做得太晚,技術方面是成熟了,但市場機會也錯過了。
對于嚴曉浪提到的“S>C”的觀點,美國Semi半導體協會中國區總裁丁輝文表示行業調查也證實了這一論斷。而以清華大學教授身份出現的魏少軍也表示贊同,他在題為“摩爾定律面臨的挑戰和SoC設計”主題演講中強調IC設計工程師要了解系統工程師的想法,與整機廠商一起實現新應用,創造新市場。
“目前在國內的IC產業鏈中,企業間缺少橫向合作,上游的設備材料業發展嚴重滯后,IC業與整機業缺少戰略合作關系,這種狀況會妨礙整個IC產業進一步發展。”俞忠鈺指出,泛珠三角地區有強大的整機配套能力,又可以發揮其外向型經濟的特點,與外商交流合作。因此泛珠三角地區的IC設計企業應該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條件,實現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與系統廠商的協調發展。
而“深港創新圈”的建立,又使深港兩地在集成電路領域的合作更加便利有效。香港科技園代表表示,深圳是中國大陸最大的芯片集散地,而香港在IC研發方面有強大實力,深港IC業連手整合資源,共同為企業提供支持和服務,將會有力推動兩地IC產業的發展。
此外,來自Cadence、Synopsys、Magma等EDA工具供應商也就如何服務中國IC設計業陳述了各自的觀點,向IC設計企業介紹了國外廠商在SoC芯片設計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在IC設計過程中設計流程需要如何改進、IC設計鏈的優化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