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IC產業基地從夢想走向現實
——
不同的基地,由于投資環境和創業群體的不同,而擁有不一樣的產業夢想。北京、上海、深圳,作為中國最具規模的3大基地,憑借各有千秋的特色,在IC產業鏈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走進第七個年頭的這些基地,他們在怎樣實現各自的產業夢?
地點:三大IC產業基地的各自優勢
在200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進入低迷期。但對于中國集成電路市場來說,2000年意義非凡,因為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先后批準建立7個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對IC產業發展進行大膽嘗試。北京、上海、深圳這3大基地,雖然對IC公司的服務內容大致相似,但是由于各地產業環境和既有資源不同,所以各有特點。
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趙建忠表示:“上海地區最大的優勢是IC設計公司在融資方面非常便利,而且IC產業鏈比較完善?!贝送?,上海基地已建成完善的融集成電路設計平臺、專業測試平臺、培訓和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入駐企業足不出戶即可低成本享用公共服務平臺專業EDA設計工具、MPW服務、各項測試、培訓和信息服務。
但是,趙建忠也指出,與北京、深圳相比,上?;氐膽铆h境比較欠缺,如在北京有聯想、方正等大型產品應用公司,在深圳有華為、中興等公司。不過,他相信上海IC產業有發展后勁。目前中國有400多家IC設計公司,其中位于上海的公司超過了130多家,具備較強的群體效應。
上?;剡€有一個問題就是分片區管理帶來的困難,使得上?;夭幌裆钲诨啬菢佑幸粋€團結和激昂斗志的氛圍。深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周生明自豪的稱:“深圳的IC公司都希望進入園區,現在的面積已遠遠不夠,因此我們馬上就會搬到新的基地?!彼嘎叮骸昂K?、珠海炬力等企業都想搬到深圳核心孵化基地來?!?BR>
周生明認為:“深圳的市場和整機企業比較強。”深圳基地輻射范圍相當廣泛,包括廣州、珠海、武漢等地的企業。但他也承認:“深圳的產業鏈不是特別完善,在芯片制造和測試服務等方面較弱?!睘榱藦浹a產業鏈上的不足,深圳基地和香港科技園合作,為深圳基地企業提供測試和失效分析方面的服務。據悉,深圳基地和香港科技園在IC產業上的合作,可以享受政府補貼和支持。
相對于上海和深圳,北京基地在發展環境、市場條件、技術基礎和人才資源等方面擁有優勢,但是北京集成電路設計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郝偉亞坦言:“人才培養,產業配套(包括IP、封測和設計服務等)仍是北京IC設計業面臨的兩大挑戰?!彼麖娬{,IC設計人才的培養對北京IC產業發展特別重要,目前大學教育和職業教育不能夠滿足人才需求。他呼吁政府、行業和相關機構共同攜手,解決IC設計人才稀缺的問題。
創業者:各地構成不一樣
三大基地的IC公司大部分為設計公司,由不同類型的創業者創辦。因此,在不同的基地,IC公司構成也不一樣。
北京的郝偉亞表示:“北京IC設計產業已經形成國企、外企和民營企業三分天下的格局?!彼榻B道,目前,北京除了100家左右IC設計公司之外,還有20多家海外公司設立的IC設計中心。北京的IC設計公司數量在不斷增長,其中,每年由海歸人士新創辦公司多達20多家,為IC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郝偉亞形容北京基地底蘊深厚,是臥虎藏龍的地方。不少海歸派公司在低調地開發高端產品,如計算機、通訊等主流產品。郝偉亞說:“這些低調的企業一旦成功,將超越國內某些知名IC設計公司。”他透露,下一個像中星微一樣上市的企業,可能正是這些低調的海歸派IC設計公司。
在北京基地,許多本土IC設計公司正致力于產品多元化,實現從低端到高端轉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大唐微電子的COMIP SOC已用于信威的大靈通手機,海爾衛星機頂盒芯片被南方地區出口制造商大量采用,海信在開發高清電視芯片,希格瑪微電子的音頻芯片正向高端轉型。
70%的北京IC設計公司已經有銷售收入,其中30%實現贏利,北京IC設計產業已進入良性循環,預計到2009年,將全面開花。
上海的趙建忠也表示,從投資結構來看,上海IC設計公司包括外資、海歸和本土等類型的公司,其所占比例不相上下。而周生明認為:“深圳基地的海歸企業發展較快?!焙w企業的設計水平、產品檔次高、產品工藝都比較高端,基本上獲得了風險投資,代表企業有芯邦、安凱、天利、力合等。周生明分析道,海歸企業之所以發展比較快,是因為在基地只需要投入300到500萬人民幣,而在美國,必須投入300到500萬美元才能有發展機會?;貫楹w企業發展減輕了資金壓力。
深圳基地的另一個特點是有不少分銷商轉型從事IC設計業。比如長運通、日松、江波龍、泰德半導體等,這些公司憑借分銷商的經驗,熟悉市場,了解客戶,因此他們的產品在市場化方面更快。
據周生明介紹,2005年在深圳基地的企業中,國微、日松、海思以及中興集成的銷售額超過了1億人民幣。預計在2006年,芯邦、安凱,芯微、力合、天利、晶門(深圳公司)、艾科等企業銷售額都有可能超過1億人民幣。
淘汰者:各基地遠去的公司
三大IC產業基地并非所有IC設計公司的樂園。在基地,有的公司邁出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公司卻走向了失敗的深淵,優勝劣汰的競爭規律在三大基地表露無遺。
深圳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周生明做過一項統計,從2003年到2005年,共有6家公司從深圳基地孵化企業中淘汰掉,這些公司或被注銷,或進行了業務轉移。其中,天一集成電路公司的失敗案例最具有代表性。2002年,天一由海歸人士創立,從事IP驗證服務。但是在當時做IP驗證的企業不多,是個新興產業,沒有廠家愿意掏錢買IP驗證服務,再加上不了解中國市場情況,所以天一的業務一直沒有開展起來,2004年公司倒閉了。
周生明說,天一公司倒閉是因為“生不逢時”,在2002年做IP驗證服務業務有點早,市場還未啟動。但現在就不同了,發展IP驗證服務業務已是大勢所趨。據了解,在2005年,深圳企業購買的IP驗證服務就有25項,市場空間巨大,如華為購買的一項IP驗證服務價值達20萬美金。如今,許多國外公司都在發展IP驗證服務業務。據透露,原天一創始人準備卷土重來,因為他始終看好IP驗證服務業,要在深圳基地再次追逐夢想。
在3年多的時間里,深圳基地雖然淘汰了6家公司,但在2004年和2005年又新成立了5家公司。周生明認為,前幾年深圳基地的企業淘汰率不高,以后可能繼續會出現企業倒閉的現象,這是IC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正?,F象。
在北京,享受國家IC產業優惠政策的公司有150家,但真正從事IC設計只有100家左右,許多公司看好IC產業卻沒有切入該行業。郝偉亞介紹道:“這幾年來,一直有IC設計公司倒閉?!本科湓颍且驗镮C設計行業競爭比較激烈,公司無法贏利。在這些倒閉的公司中,大多已經開發出產品,但因為時機不對,錯過了市場最佳時期,在市場下滑時切入市場,無法實現量產出貨。郝偉亞進一步介紹說,從事高端產品研發的公司倒閉的并不多,因為做高端產品設計的企業有強大的實力,而且還有政府等方面的支持,所以不容易倒閉,能夠等到切入市場的最佳時機。
上海也有一些公司關門。比如宏銳微電子、矽創電子、敏勤電子以及一些小的設計服務公司。但是趙建忠認為中國IC設計業還沒有到大者恒大、弱者出局的時候。他說:“隨著國家支持產業鏈發展的政策不斷出臺,中國IC設計產業將有實質性的發展。預計在5年之后,中國將會出現部分IC企業出局或被并購的局面。
趙建忠強調:“IC設計是要抓時機的?!鄙虾5某晒C企業有華虹和展訊等,他們的成功是“時機抓得非常好”。而一些做圖像傳感器的IC公司,雖然有先進的技術,但沒有等來市場,錯失了發展機會。同樣例子還有北京的龍芯和方舟,技術水平高,但無法切入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