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抓好知識產權應用
——
左群聲表示,創新首先要解決理念問題。作為大型國企,要將市場的概念具體化,做到貼近市場,貼近應用,貼近主業。除了向市場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之外,還要以滿足市場需求和為用戶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來拉動技術開發、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要以開放的理念,整合各種資源,推動科技創新、產品研發和經濟發展。
第二是創新體系的建設,左群聲認為,應抓好立項、資源配置和成果轉化三個環節。在立項環節,政府要創造寬松的思想氛圍和政策環境,使有志于創新工作的人想法能夠有施展的空間。在資源配置環節,需要組織創新隊伍,整合創新所需要的資源,包括提供優惠資金支持和低息、貼息貸款。在成果轉化環節,政府要提供優惠政策和轉化平臺,促進產學研結合,推進成果轉化。
第三是管理運行模式的轉變。“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在科研模式上,要從追求高性能、高可靠性轉變為追求實用性、低成本。”左群生表示,“在管理運行模式上,要從完成任務型延伸到滿足市場用戶需求型。以往的管理模式是對上負責,并不完全對用戶負責。”此外,在營銷模式上,要從以往的自產自銷轉化為充分發揮中介作用,實現研、產、銷互補。
第四是抓好知識產權的創立和保護。左群聲強調,要注意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自主知識產權的界定和知識產權涉及到的發明人的收益權和處置權的落實。“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作為國企,改革的步伐要更快一點,要激發人的創造性。”二是解決好知識產權的運用問題,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促進經濟的發展,推動新成果再創造。
目前,國內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運用還處在剛剛起步階段,而有些國外企業在取得專利之后,總是想辦法把專利提升成品牌和標準,通過市場推廣標準,最終以標準搶占先機。這些企業有專人進行知識產權的稽查,其他企業一旦用到他們的專利就得繳納費用。”左群聲說,“而在我國,更多單位的專利卻是擱置在一邊,等待國家來保護。我認為,除國家政策保護之外,也需要企業利用技術手段實現自我保護。”
第五是解決領導帶頭問題。左群聲表示,大型國企要做好科技創新工作,需要領導帶頭學習,樹立創新的理念,對企業的創新進行指導。領導還應積極營造環境,提供創新的空間,在成果轉化平臺中起主導作用,使創新者在創新過程中保持持續的熱情。同時,領導還要創造寬容失敗的氛圍。當創新失敗時,要給予相關人員更多的寬容和鼓勵,這是必不可少的。
左群聲特別強調要抓好知識產權的運用。他表示,在他曾經參與的一些考察中,即便是一些發達地區,對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考慮得也不多,需要國家組織力量進行研究,提供指導性意見,指導企業的知識產權運用。
“為什么我們會在競爭中被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沒有把力量整合成整體,沒有形成航空母艦,也就是平臺。”左群聲認為,“形成平臺要具備四個要素:一是硬件能夠支持多種應用功能的實現;二是要有一整套技術規范和標準體系,有一定的技術要求;三是要有支撐標準、規范的軟硬件產品;四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機制和評測機制,以確定產品能否進入這一平臺。在平臺建設問題上,電信領域要做得相對好一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