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示愛聯發科 兩岸攜手共振半導體行業
近日,紫光董事長趙偉國在臺出資6億美元成為力成最大股東,在離臺接受采訪時表示:紫光愿意和聯發科商討IC設計業并購等合作事宜。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當即隔空回應稱,紫光倡導兩岸半導體業合作與聯發科的立場不謀而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4618.htm

趙偉國的這一席頗具“挑戰意味”的言論,讓臺灣IT界輿論炸開了鍋。聯發科作為僅次于高通的全球知名手機芯片設計商,對臺灣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如果收購力成算是“小買賣”,那并購聯發科無疑將撼動臺灣IT行業的根基。
但出乎意料的是,趙偉國的一番“示愛”很快得到了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的積極回應,后者稱:紫光倡導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與聯發科的想法非常吻合,只要政策許可,聯發科愿采取開放態度,共同提升華人企業在半導體產業的地位和競爭力。

但臺灣媒體卻認為趙偉國來者不善,因為他曾在北京微電子會議上表達了兩個觀點:一是國家應該向臺灣地區施壓,開放芯片產業,否則應禁止臺灣產品在大陸銷售:二是抱怨臺灣不對大陸半導體開放投資導致紫光只能去臺灣挖人。
其實臺灣地方政府早已允許大陸資本來臺投資封裝、測試等產業鏈,但芯片設計業一直是禁止投資的項目。在全球半導體市場普遍增長乏力的現實下,這個力度的開放顯然無法讓紫光滿意,臺灣DRAM教父高啟全今年9月被紫光“挖角”便是大陸無奈的選擇。
聯發科雖然擁有全球芯片產業第二把交椅的寶座,但最近的預期財報卻不容樂觀:第四季度的手機芯片銷量不如預期,毛利率甚至將失守40%,而紫光旗下的展訊作為聯發科在大中華地區的最大對手,在2G和3G市場高性價比策略讓聯發科吃盡苦頭。蔡明介指出:聯發科曾多次向政府建言,期望在IC制造業陸資投資管理辦法類似的規范下,有條件開放陸資投資臺灣IC設計業,為臺灣廠商制造更多的融資渠道。

而作為投資方的趙偉國也強調,臺灣半導體限制多,在全球化的經營趨勢下,無疑會阻礙企業獲利,若一味阻礙所謂的“紅色供應鏈”和政治因素,既無法阻止大陸半導體產業強勢崛起,更無助于臺灣廠商的持續發展,這對兩岸半導體產業發展都不是好事。
兩岸半導體發展各有千秋,臺灣地區產業發展較早,產業經驗與技術豐富,人才濟濟,而大陸半導體業受益于經濟騰飛的因素,資金雄厚,國家對于集成電路的高度重視也讓行業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若雙方能夠取長補短,停止“內斗”,轉而融入全球半導體并購的浪潮中,這對華人半導體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將是一個極大的利好,也將為臺灣IC設計業提供更多成長空間和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