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介變被動為主動 聯發科與紫光合作對抗高通
最近科技產業最為熱門的話題,莫過于中資投資半導體的議題,其中像是紫光愿意向聯發科談合作(在這邊有不少媒體定義為投資入股聯發科),以及紫光入股國內第二與第三大的封測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4599.htm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于近期有一派學者反對中資投資IC設計的新聞,其后續新聞與討論,在網路上瘋狂延燒。也許我們可以先冷靜地思考一個課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中資入股臺灣IC設計?還是紫光入股聯發科?命題不同,切入的角度與論證方式,多少也會有差異。在這邊,我們先以紫光入股聯發科為命題,簡單討論聯發科是否真的需要紫光的投資或是其他形式的合作?
在產業界或是在媒體圈,我們都很清楚聯發科將高通視為頭號競爭對手,尤其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市場上的競爭更為激烈,更遑論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國,雙方近年來的交手更是大家所關注的課題。根據IC Insights的統計,高通自2015年的Q1至Q3的營收數字分為:4,434、3,853與3,429百萬美元,而聯發科的數字則為:1,506、1,528與1,757百萬美元。
高通的營收數字的確出現明顯的下滑,聯發科則是有不小的成長,但是雙方之間仍有不小的差異。高通的每季營收都是聯發科的兩倍左右,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在智慧型手機的戰場上,撇除蘋果不談,三星在應用處理器的使用上,除了自家開發的之外,也會適量地采用高通的解決方案。位居第三名至第十名的手機業者的旗艦機種,也幾乎是清一色的采用高通的應用處理器。這邊再引用波士頓顧問集團的數字,自2014至2019年,智慧型手機的ASP(平均銷售價格)將衰退4%,但身為全球最大的矽智財供應商ARM卻也明確表示,雖然ASP在下滑,但旗艦級或是高階手機并沒有看到價格松動的現象。
簡單敘述了聯發科的競爭對手與整體市場狀況后,聯發科所面臨的問題在于,高階手機仍然無法打進其供應鏈,在中低階市場也必須面對高通與中國處理器業者的競爭,更別說華為旗下的海思科技也推出了自有處理器來滿足華為手機設計上的需求。再加上智慧型手機的ASP也正在下滑。而Gartner近期對于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市占率排名(2015年第三季),扣除三星與蘋果,前三名分為華為、聯想與小米,市占率合計為17.5%。
某程度上,中國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過去聯發科自山寨機時代以來,在中國打下相當深厚的基礎。在中國開始力行半導體國產化的政策后,紫光的出面向聯發科喊話,背后又有其中國政府的資金在,不管是入股或是其他形式的合作也好,再加上整個市場情勢等諸多因素,我們用聯發科是站在“被動”甚至是“挨打”的地位來形容,亦不為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