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市場分析 > ARM生態顛覆ARM構架?

        ARM生態顛覆ARM構架?

        作者: 時間:2015-12-20 來源:雷鋒網 收藏
        編者按:移動互聯網浪潮在短短幾年時間里迅速超越傳統的PC互聯網,這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機遇不僅把ARM送入消費電子的快車道,也讓ARM開始更宏觀地思考行業的未來。

          生態與其他技術生態有一個突出的區別,就是這個生態是擅長先行的中小企業驅動的。推崇“顛覆式創新”。而這個詞描述的,恰恰是一些領先群體嘗試和推動一些新技術,在這個過程中會實現一些新想法,開發出一些新標準。這時候,由于ARM的動作會使更多的企業進入這些創新領域進行探索,應用到自己的產品體系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4595.htm

          這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某一家ARM生態企業從ARM獲得的技術支持,別家也能拿到。所以在這種競爭中勝出的關鍵并不是本身的企業規模或在生態中的排位。ARM在ARM生態中并不扮演裁判,而把判斷完全交給了市場。ARM在芯片技術上致力于multiple cluster (多簇群)、coherence (一致性)——這是一個加劇競爭的發動機。

          吳雄昂對于智能硬件時代的趨勢判斷是“計算場景愈加分散”。ARM目前所接到的定制化客戶需求較之前也有明顯的增長。吳雄昂認為這是對ARM的利好,“智能硬件時代,芯片廠商要進入多個領域還要保持投入,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ARM的開放性在這種趨勢下優勢是明顯的。”ARM原有的客戶在積極進入智能硬件領域時,客觀上對ARM所提供技術的應用更加充分。所需求的計算力要求也越來越高。“這鞏固了ARM生態的成功。”吳雄昂說。

          從ARM構架到ARM生態,在概念上是一種演進而非替代。

          當產業中使用“ARM構架”這個詞的時候,ARM的角色是固定的——提供處理器IP,解決產品化過程中的技術問題。但“ARM生態”這個詞帶來的變化是,ARM的角色更多樣化了。在不同的ARM生態系統企業中,ARM公司可能是指南,可能是供應商,也可能只是案例——這是ARM所希望看到的。

          ARM的開放與ARM生態的開放

          ARM本身開放的特點與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成就了ARM生態。而ARM生態要走向開放則是另一個維度的命題。

          ARM的商業模式決定了本身的開放屬性。吳雄昂認為ARM具備“開源精神”,但開源也是要收服務費的,這和ARM的版稅類似。從商業上來說,開放給ARM帶來更高的回報。

          但在扮演更多角色,投入更多成本,客戶服務難度變大(計算需求碎片化)的變化之下,ARM生態所嘗試的開放,更有探索的意味。

          ARM于2015年在中國成立了“ARM生態加速器”(即安創空間)。這在ARM的全球業務中是唯一一個。而ARM生態的開放,可能藉由這個“加速器”而產生許多可能。

          吳雄昂強調了多次“ARM生態加速器”與傳統意義上的加速器的區別:雖然冠名為ARM,但ARM在其中扮演的并不是一個管家的角色。吳雄昂希望更多的創新服務資源能夠有通道接入到ARM生態之中。

          “我們認為在智能設備這邊國內的實驗的腳步會比較快。”吳雄昂基于這一判斷,把ARM在自己生態中提供的各種技術服務落地到生態加速器中,重點幫助加速器中的企業完成從原型到產品化的技術選型和相關的周邊技術服務——在這過程中,ARM是以一個“開發者”的身份和創新者進行技術協同。

          ARM生態加速器引入的第一個項目是(雷鋒網曾經報道過的)余凱的地平線機器人。事實上,目前ARM就在和地平線一起開發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技術構架,并希望能應用到更多的技術產品中。

          而相對于傳統的加速器在商業模式、供應鏈或者投融資方面給創新者提供的幫助相比,ARM生態加速器過于“硬核”。而這也恰恰是ARM的初衷,讓更多的技術創新者更低成本地進入ARM生態體系,與ARM一起推動底層計算技術的進步。而在商業服務上,ARM是歡迎市場資源和服務接入的。

          “我們(ARM生態加速器)支持所有幾百家的ARM生態企業,ARM不控制這些企業,也不限制他們必須用ARM的某個產品。我們希望跟所有前端的合作,對孵化器內的企業來說我們可以加速各種技術的引進,包括ARM的,包括其他家的,也包括產品化和營銷方面的技術。”

          吳雄昂認為“ARM生態加速器”像一個第三方的設計服務公司,但更注重于在技術層面解決問題,而把商業的問題交給更專業的機構。

          “和以往相比,ARM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了,但總體客戶群和商業模式不會有大的變化。智能硬件時代需要更高、更分散的計算力,ARM在這方面是有優勢的。ARM一直都很積極,保持足夠的投入度和開放競爭的狀態。這算是一些變化,其實本質也沒有變化。”

          ——“誰來顛覆ARM”這個問題,本質上問的也是“ARM如何應對智能硬件時代”,吳雄昂最后是這樣總結的。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ARM intel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塘沽区| 富锦市| 达日县| 新营市| 崇信县| 和平县| 阳高县| 江阴市| 铜梁县| 天峻县| 绥芬河市| 达尔| 正定县| 阿克陶县| 东阿县| 苍溪县| 柳江县| 湛江市| 全椒县| 达拉特旗| 新巴尔虎右旗| 宜黄县| 宁安市| 舟曲县| 重庆市| 余姚市| 西藏| 宜丰县| 互助| 佳木斯市| 称多县| 乌拉特中旗| 汉中市| 望奎县| 社旗县| 岳普湖县| 阜宁县| 莱西市| 周口市| 兖州市| 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