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機器人的現狀和發展方向
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主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其在分享當今世界機器人產業現狀和前景的同時,也勾勒出了未來中國“機器人時代”的宏圖。
對于機器人尤其是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習大大在寫給大會的賀信中已經下了定義:
當前,世界正處在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交匯點上??茖W技術在廣泛交叉和深度融合中不斷創新,特別是以信息、生命、納米、材料等科技為基礎的系統集成創新,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驅動著經濟社會發展。隨著信息化、工業化不斷融合,以機器人科技為代表的智能產業蓬勃興起,成為現代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標志——中國將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重點領域。
實際上,在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潮中,機器人扮演了關鍵先生的角色。而在新的產業革命的全球競爭中,其也是最核心的技術能力之一。
在昨日的主題演講環節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及國際機器人聯盟主席Arturo Baroncelli,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主席顧問Michiharu Nakamura等業內專家先后登臺,就趨勢、技術、國內與海外情況等議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相關行業數據。
關于現狀
1.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為23萬臺,今年預計將會有15%的增長,這一兩位數的增長趨勢將持續數年。
2.目前,驅動整個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動力在汽車業,其也是最早應用這一技術的行業;去年,其占據了前文提及的23萬臺總銷量的10萬臺。緊隨其后的,則是電子行業及金屬、橡膠、食品、制藥、化妝品等。
3.按區域劃分,亞洲是現在工業機器人使用量最大的地區,占據全球份額的50%;接下來是包括北美及南美的美洲及歐洲。
4.按國家來看,中國是新增工業機器人最多的國家,占據全球份額的56%,即去年23萬臺工業機器人中有超過12萬臺被中國買走;其次是日本、美國和韓國。
5.供應商方面,目前全球共有超過4萬家,來自中國的供應商比例正在不斷上升。
6.機器人使用密度方面,韓國以478臺/萬人的數據位居榜首,日本和德國緊隨其后,而中國目前的機器人使用密度還低于國際平均水平。
7.國際機器人聯盟預計,截至2015年,估計有超過150萬臺工業機器人服務于各大流水線,而在未來三年內這一數據將達到230萬臺。
8.就基于醫療、農業、安保、清潔等專業服務機器人應用來看,未來三年內其使用量將會達到1500萬臺,銷售額超過200億美元。
關于中國
1.本世紀以來,我國工業機器人進口量超過100萬臺,最近幾年增速尤為明顯。
2.但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存在較為嚴重的不平衡現象:從地域上看,集中于東南沿海地區;從領域上看,集中于汽車業和電子行業。
3.目前,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工業機器人設計技術并積累了工業機器人應用經驗”,但創新能力依舊較弱,產業相對較小,競爭力也較差;同時,我國的工業對于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支持能力也有待提高。
4.經過短短三五年的爆發式發展,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機器人公司或已達700至800家。但國內工業機器人大多集中于相對簡單的搬運、碼垛及家電、金屬制造領域,在高精尖的多關節機器人僅占有10%、焊接機器人僅占有16%、汽車組裝僅占有10%的市場份額,在產業鏈中偏低端且并未進入主流市場。
5.在國內,主要的工業機器人企業包括新松、廣州數控、啟帆、埃斯頓、新時達及遨博等,其中已經有了上市公司。
關于未來
1.此前,工業機器人的出現是為了代替人;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其將可以擴展人的能力——不僅是幫助人去干不想干的,還有干不了的。
2.工業機器人是一個多學科、綜合性的領域,其發展動力一方面來自于新技術的推動和新應用的拉動,一方面也來自于“人機協同”和業務簡化方面的進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