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市場分析 > 日本為何未能成為物聯網主導者?

        日本為何未能成為物聯網主導者?

        作者: 時間:2015-11-25 來源:eettaiwan 收藏
        編者按:跳過了開發標準的關鍵程序,而且眼光過于狹隘地只想推出商用產品,這樣怎么成為主導者?

          在上周于日本橫濱舉行的一場嵌入式/(IoT)技術研討會上,日本自產的開放性即時作業系統TRON發明人坂村健(Ken Sakamura)抨擊日本當地的嵌入式系統設計業者無能成為全球(IoT)的推動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3331.htm

          擔任日本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教授的坂村一直是個跳脫框架的思想家、大膽敢言,并熱烈支持下一代運算架構;他的大部分學術生命都投入于開發TRON,以及在日本推廣普及、無所不在的運算之概念。坂村表示,他所構想的“智慧(Intelligent Object Network)”──類似于當紅的物聯網──可追溯至1987年他所開發的TRON目標之一。



          坂村所構想的Intelligent Object Network

          在專題演說中,坂村暢所欲言他對于日本嵌入式產業社群的失望:“日本就這樣拱手讓德國發起“工業4.0”政策,并讓美國主導工業網際網路聯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他表示,日本的嵌入式設計工程師不只是具備多年嵌入式即時作業系統(RTOS)經驗,也熟悉“無所不在的運算”,卻沒有嘗試主導全球的物聯網發展。

          坂村進一步指出,而且他們袖手旁觀,讓其他人去辛苦工作定義物聯網規格,想坐享其成在最短時間內利用“勝出”的全球標準。

          而坂村還提及最近與德國工程師的交流:“我被告知德國在工業4.0方面有很多問題都是向日本諮詢。”他解釋,日本工程師顯然是在找一個叫做工業4.0的技術標準,而不了解工業4.0是德國的政策;其實那并不是一個技術規格。

          日本:擅長封閉的而非開放性的物聯網

          坂村在演說中也談到今日工程世界因為市場從封閉性物聯網轉向開放性物聯網的的革命性改變;“此處的關鍵在于網際網路,”他強調,只要持續以規則──TCP/IP協議──互動,任何人都能與網路上的任何對象連結:“不需要權限,這就是開放性物聯網美妙之處。”

          他進一步解釋,開放性在工程實作的任何方面已經變得普遍可見,它始于開放性架構,延續至開放性硬體與作業系統、開放性API,然后一路到開放性資料。舉例來說,一旦物聯網在工業4.0中變成“開放性”,提供產品組裝所必須的每一個零組件將會需要整個通路的協同合作,與生產線各部門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度進行溝通。

          “你可能會問,這與車廠豐田(Toyota)的Kanban (即時管理)系統有什么不同?”坂村表示:“這實際上就是豐田的Kanban,唯一的不同之處在于豐田只允許豐田旗下的生產據點成為Kanban系統的一部分。”



          豐田的Kanban即時管理系統涵蓋庫存水準

          日本重工機具制造商Komatsu的遠端監控系統KOMTRAX也具備類似功能;坂村的觀察是:“Komatsu所做的與GE嘗試與工業網際網路聯盟一起完成的并沒有如此不同。”

          開放性的程度就是KOMTRAX與工業網際網路聯盟的差別所在,KOMTRAX雖然能與Komatsu自己的工具機協作,但其設計并不是與世界其他工具機或設備協作。相反地,GE與其他領導廠商如AT&T、Cisco、IBM與Intel合作,為工業網際網路聯盟開發能讓世界上任何人使用的技術標準。

          坂村指出,日本的企業往往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已封閉的思想被孕育,因此大多對“開放”有恐懼感;它們可能擅長封閉式的物聯網,但對于開放性物聯網就不一定了。更糟的是,日本人缺乏發展“統治的機制(mechanism for governance)”之經驗。

          “很多日本工程師誤解“開放”指的是“能為所欲為”;”坂村表示:“他們必須了解,開放性物聯網只可能在我們發展了規則以及納入統治機制后發生。”

          日本工程師認為替開放性物聯網“制訂政策”不是他們的、而是別人的職責,坂村強調:“不應該是這樣;”工程師只談物聯網在技術上的可能性,卻不參與開發布建開放性物聯網的使用者情境與規則,實際上是完全沒有建樹。他呼吁:“現在是時候改變日本工程文化了。”



          物聯網的未來是“聚合模式”

          而坂村也指出,如果日本的嵌入式工程師將開放性物聯網視為警鐘,他們實際上還是沒有抓到重點;他設想的物聯網未來應該是他稱之為“聚合模式(aggregate model)”的樣貌。

          在所謂的聚合模式之下,邊緣節點會成為真正的骨干──例如只是一個簡單的感測器;必要的運算與資料處理將會在云端進行,而非邊緣設備。“邊緣設備不再需要負載更高的處理性能、強大的繪圖引擎以產生更吸引人的使用者介面(UI),也不需要更多記憶體;”坂村表示:“它們將更輕量化、因此耗電量更低。”

          坂村認為,現在該重新思考如何設計物聯網時代的嵌入式系統。以大家熟悉的數位相機產品為例,影像感測器、顯示器、繪圖引擎與其他感測裝置等自然使用者介面必備元素──也是目前的相機里搭載的──可以被分解為各自獨立的區塊,更好的UI、數位效果與更強大的影像處理,將都會在云端產生與結合,而非邊緣裝置。

          他解釋:“由于通訊的成本已經越來越接近零,這一切將會是可行的。”如果他是對的,所謂聚合模式將會需要大幅度重新思考嵌入式系統的設計,特別是對日本的嵌入式設計工程師來說,傳統的拿手技藝是把所有的功能全部塞進一個超小空間中。

          坂村是日本工程界中罕見的,其工作成就與聲望遠播至日本之外的一位專業人士;他在去年5月曾獲頒國際電信聯盟(ITU)的ITU150獎項,該獎項是ITU慶祝成立150周年而設立,表彰促成了該聯盟成就的杰出思想家。

          與坂村共同獲獎的還包括Martin Cooper (手機之父)、Robert E. Kahn (在網際網路數位對象架構的發展上扮演領導者角色)、Mark I. Krivocheev (是歐洲廣播聯盟開發世界數位電視標準、HDTV標準的推手),以及Thomas Wiegand (共同主導ITU-T H.264/MPEG-AVC視訊編碼標準的開發)。



        關鍵詞: 物聯網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宁市| 获嘉县| 乌拉特中旗| 东阿县| 东莞市| 铜山县| 梅州市| 灵丘县| 塔河县| 赣州市| 岳阳县| 松潘县| 榆社县| 灌云县| 凤凰县| 京山县| 贵溪市| 崇明县| 榆社县| 杂多县| 仁怀市| 汕尾市| 青冈县| 和林格尔县| 黑山县| 天柱县| 津市市| 左权县| 九龙坡区| 铜鼓县| 潼关县| 乌拉特前旗| 得荣县| 木兰县| 黎平县| 伽师县| 桓台县| 天门市| 古蔺县| 德江县|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