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大戰群雄逐鹿,誰主沉浮?
中國機器人產業面臨的問題:亟需加強知識產權戰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3181.htm面對機器人產業的蓬勃景象,面對著國內國外的一片大好形勢,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卻存在著嚴重的無力感,這主要表現在相關專利技術開發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
首先,雖然國內機器人產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目前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基礎,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機器人產業仍存在較大差距,如在關鍵及核心技術上專利缺失,很大一部分需要依賴國外進口。以在機器人制造中常用的RV減速器為例,中國申請人提交的專利申請僅26件,且有效專利只有13件,發明專利只有2件。中國雖然是機器人市場大國,但近50%的專利申請來自國外,中國市場成了國外機器人巨頭跑馬圈地的戰場。
以日本工業機器人行業龍頭安川電機為例,據了解,安川來自中國市場的機器人銷售收入已占據集團20%,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中國工廠產能。
其次,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有人說機器人企業成功的秘訣有4個,一要擁有優秀商業模式,二要有良好的科技創新能力,三要有優質團隊作支撐,四需要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其實知識產權保護應該排在第一位才對。因為機器人產業作為一種戰略性新興產業,其核心在于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若是離開了知識產權戰略,就會變成“無油之火”,難以為繼。
綜合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機器人產業在國際和國內的戰略性地位,筆者建議在這一領域意圖有所建樹的企業采取以下措施,加強知識產權整體建設:
第一、加強專利戰略儲備,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專利戰略儲備是指根據專利分析的結果,圍繞產業規劃所確定的重點研究方向和領域,對產業相關的核心技術專利、關鍵零部件專利等進行研發和儲備。目的是將專利作為戰略資源,通過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的獲取及儲備,確保產業技術安全,規避產業專利風險,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中國機器人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積累少,因此以企業為主導,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系統開發,生成一批核心專利,形成專利儲備,無疑是上上之策。
第二、圍繞核心專利密集研發,形成機器人專利族
目前我國機器人相關專利申請數量雖然有所增強,但是大多比較零散,較少觸及核心專利。機器人有四大核心關鍵部件:高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和控制器。這四大核心關鍵部件占到機器人總成本的一半以上。掌握了這“四大件”,就掌握了機器人的“定價權”。
現實情況是,國產機器人安裝的這些核心部件目前主要是從日本、美國和歐洲進口,售價在我國大多為原產地售價的兩倍以上。由于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導致很多國產機器人產品價格比國外產品高出一大截。以165千克六軸關節機器人為例,目前,國外產品的總成本大約在16.9萬元,國產機器人成本則高達29.9萬元;僅減速器一項,國內企業的采購價就是國外企業價格的近5倍,僅價差就高達7萬多元。而之所以要進口這些部件,究其根本,是因為我們缺乏在相關領域的核心技術。
由此可見,如果高性能核心關鍵部件相關技術研發不能有所突破,我國機器人產業將長期受制于人。因此本文建議,中國企業應該圍繞四大核心部件技術開展密集研發,并形成相應的專利組合。
第三、加強專利運營,形成良性循環
專利運營是指通過專利的引進、集中和價值分析,以許可、轉讓、投資、維權等方法,實現專利市場價值并提高競爭對手準入門檻的過程。目前專利運營方式有專利許可貿易、專利信托融資、專利技術轉讓、技術入股等。中國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專利運營方式,如機器人研發企業可采用專利技術轉讓的方式,盡快獲得資金收益,以便啟動新一輪的技術研發,加快技術優勢的積累。或者也可采用專利許可貿易的方式降低企業壓法周期。另外,技術入股,專利信托投融資等也是專利運營常用的方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