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半導體收購集中美國 專挑寡占市場
面對清華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再次放話,將先把收購目光集中在美國半導體產業的說法,日前臺系IC設計公司均表達不意外,畢竟臺灣政府目前尚未通過相關法令限制,加上相關配套措施還需產官學界互相討論,與其現在買市值不大的臺灣IC設計公司,對清華紫光集團并無法產生立即性的幫助。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3180.htm產業界人士指出,以清華紫光的大陸內需市場色彩,加上先前出手目標多鎖定具備一定程度寡占特性的產業來看,全球三強鼎立的EDA市場、繪圖芯片與FPGA產業,或許是清華紫光集團在談判桌上的下一個目標。
確實從清華紫光收購動作一路多鎖定具備寡占產業或市場特性的角度來切入,從展訊的手機芯片、美光(Micron)DRAM、或新帝(SanDisk)的 Flash產業,甚至是臺灣的力成等封測公司,都可看出清華紫光集團充分掌握大陸廣大內需市場商機優勢,并將其搬上談判桌,爭取最優渥的籌碼。
由于這種寡占產業及市場特性強的公司,才具備破壞式創新的空間,也因此清華紫光夸口還會繼續收購美國芯片公司時,大家應可將目光放在這一類公司身上。
據了解,全球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市場在僅剩新思(Synopsys)、益華(Cadence)及明導(Mentor)等三強公司鼎立后,充沛的現金正流量及穩定的獲利基礎,確實是可以考慮的高附加價值收購目標。
尤其大陸IC設計產業已成為明日之星,公司家數幾乎每年都倍數成長,加上大陸政府聯合地方政府,也全力扶植嫡系IC設計公司,清華紫光集團此時利用大陸在地牌收購北美EDA公司,確實存在不少的市值膨脹及成長想像空間。
此外,全球FPGA及繪圖芯片產業過去總由二強獨大,也有可能被清華紫光集團鎖定,利用大陸內需市場的籌碼傾向一邊,破壞原本相對和諧的市場競爭情形。
其 實不管是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的批評,或是臺灣IC設計產業人士的質疑,都點出清華紫光集團現階段無法遮掩的資本操作缺陷,但值得注意的是,清華紫光在以小搏 大、無根拚有機的過程中,確實牢牢抓住自身的競爭優勢,來加值大陸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化運動,達成大陸政府所賦予的高度政治任務。
雖然說各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史,仍需要大量的時間及經驗累積,培養出人文及技術基礎;但不可否認,借由高價收購質優的芯片公司,甚至借由大陸內需市場的政 策及法令限制,來破壞終端市場及產業的寡占屬性,將是大陸半導體產業躍上世界舞臺的最佳跳板。而這一點,臺灣幾乎已完全做不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