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趙偉國再放話 想并聯發科
編者按:紫光現在有撐腰的有錢,如果各國沒限制的話,并購不是不可能,但是臺企并購可比美企難多了。
大陸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昨(1)日表示,兩岸半導體業合作,可創造雙贏,可惜臺灣官方限制多,“若臺灣法令愿意開放,我愿意馬上和聯發科董座蔡明介見面,促成紫光旗下展訊、銳迪科與聯發科合并,攜手超越高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2130.htm對于紫光有意促成展訊、銳迪科合并,聯發科昨天未正面回應。據了解,聯發科內部對此相當重視,今(2)日將正式對外發表回應。
趙偉國上周來臺,并于上周五(30日)與記憶體封測龍頭力成共同宣布,紫光將以每股75元參與力成私募,取得25%股權,合計斥資194億元,成為力成第一大股東,并取得一席董事,創下國內半導體產業引進陸資首例。
趙偉國昨天離開臺灣前接受本報專訪,日前他在北京公開呼吁大陸官方應對臺施壓對等開放晶片產業,否則應禁止臺灣制造晶片和相關產品在大陸銷售,引起熱議,他昨天進一步對此發表看法。
趙偉國強調,臺灣在半導體法規限制多,他先前在北京提出的看法,主要是希望兩岸能在“對等”的前提下,攜手進軍半導體市場。
趙偉國表示,全球化經營趨勢是企業所有決策追求獲利,與紅色供應鏈議題及政治色彩完全無關。紫光是以經營企業、發展產業的角度思考兩岸半導體業合作,追求創造彼此最大利益,“但求所有、不求所在”,也就是在乎的是企業的所有權,不求企業在不在大陸。
但臺灣官方對兩岸半導體合作設限,一味希望臺灣業者留在臺灣,是“但求所在、不求所有”的作法,“不利人也不利己”。反觀美國是IC設計業最強的國家,卻完全采取與臺灣官方背道而馳的作法。
趙偉國感嘆,臺灣本地缺乏資本運作空間,讓臺灣科技產業鏈缺乏不少正向活動力與良性循環效果。若只是為反對陸資而反對,對兩岸半導體業發展都不是好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