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中國工程師創新指數:重慶居首 北京無緣前五

        中國工程師創新指數:重慶居首 北京無緣前五

        作者: 時間:2015-10-10 來源:新浪科技 收藏

          《從0到1》的作者彼得-蒂爾先生在對比中美創新創業差異時說:美國的創新創業更多是技術驅動,而中國的創新創業則是市場驅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1073.htm

          除了同為打車軟件的Uber和滴滴快的表現的不同,或許從從文化的角度也可以佐證彼得-蒂爾先生的論斷,在美國,是每一個科技公司里最受尊崇的群體,但在中國,更多的只是綽號成“攻城獅”的人。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工程師在創業創新方面一無是處,這個低調的群體,是目前互聯網、物聯網、通訊、能源、醫藥制造業和智能汽車等多個領域最主要驅動力量之一。

          近日,全球連接器和傳感器領域巨頭 TE Connectivity 委托計算機世界研究院,聯合工信部共同完成發布了《2015中國工程師創新指數研究報告》。該項目面向全國1219位在職工程師,對他們近一年來的創新行為進行了一次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調查。調查的企業涵蓋了國有、外資或合資、私營、集體等類型的企業。調查的行業涵蓋汽車制造、通訊、機械設備制造、能源化工、醫藥制造業等行業。

          《2015中國工程師創新指數研究報告》結論中,有幾個現象值得關注:

          (1)中國工程師創新尚處在量的加速擴張階段,政府及企業對工程師創新的影響力巨大;

          調研發現,政府及企業在工程師創新中的推動作用已經彰顯,工程師對近一年來國家及企業創新環境的滿意度均高于100。不過,中國工程師的創新行為若要實現質的飛躍,政府決策者及企業管理者仍需要在創新的軟件、硬件等方面加大投入。

          (2)企業或機構能否為工程師提供創新機會,對提升工程師創新績效至關重要;

          這些優秀工程師在創新方面取得成功的一些關鍵因素,比如擁有較多參與創新的機會、能獲得較多的R&D經費和職業培訓支持、擁有較豐富的求學經歷,無疑值得企業管理者思考,也為立志在創新道路上有所成就的工程師們指出了前進的方向。

          (3)從地域看,重慶等二線城市的工程師成為“新崛起”的創新力量,其創新指數已躋身全國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原本被認為在人才資源等方面遜色于北上廣的二線城市,其工程師的創新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在對全國13個重點工業城市(華北地區:北京、天津;華東地區:上海、南京、蘇州、杭州;華南地區:廣州、深圳;西部地區:成都、重慶、西安;華中地區:武漢;東北地區:大連)的工程師所做的調查顯示,重慶、西安等二線城市的創新指數排在前列。從調查結果來看,這些城市的工程師創新指數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重慶、上海、西安、南京、大連。

          (4)從行業看,汽車和通訊等行業的創新活動受政策導向的影響顯著;

          調查顯示,在中國工業領域的重點行業中,被認為代表著技術及商業變革新趨勢的行業,比如汽車和通信、IT等兩化融合的熱門行業,以及受新能源政策驅動創新活躍的能源/化工行業,其工程師的創新指數居于前列。這兩大類行業都是信息化與工業化高度融合、“互聯網+”的熱門行業,在本質上都是強調信息化創新的制造業。

          (5)從年齡看,60后工程師是創新的引領者;

          調研顯示,中國60后工程師的創新指數高達150.25,遠超其他年齡段工程師的創新指數。生于60年代、在80年代上大學的這一群體,享受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對國家的創新政策認同度最高,并且其中一部分人已經以專家咨詢、承擔國家項目等方式參與到國家創新政策的制定過程中。

          (6)從性別看,女性工程師的創新能力或許被長期低估。

          數據顯示,女性工程師看好自己的專業技術能力及溝通能力。但在社會文化觀念和企業用人機制等主要因素影響下,女性工程師享有的創新資源整體不如男性工程師,能力或許被長期低估。

          此外,在創新與創業的相互影響方面,工信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副所長萬鵬遠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工程師群體會受到文化傳統影響,比較“內斂”,過于尊重權威,害怕失敗,害怕創新的東西得不到認可,可能會對創新到創業造成負面影響,不過也需要考慮到目前工程師主群體來自60后,隨著時間發展,傳統的影響會降低。

          TE Connectivity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張超則表示,作為跨國企業,除了每年舉行全球開放日,用中美跨國交流來實現工程師的相互影響,機制方面,會鼓勵工程師群體多露臉,并有專門用于支持創新研發的經費投入,在管理通道設計上,對于工程師有專門的上升進階通道,用激勵的方式鼓勵工場的內部創新創業。



        關鍵詞: 工程師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浮山县| 翁源县| 含山县| 资兴市| 阿克陶县| 屯昌县| 克东县| 临城县| 长宁县| 东城区| 上蔡县| 张掖市| 土默特左旗| 马龙县| 亚东县| 新和县| 宜兰县| 吴旗县| 青铜峡市| 多伦县| 射阳县| 郑州市| 富锦市| 大田县| 万全县| 错那县| 东安县| 巩义市| 香港 | 昌宁县| 来安县| 开鲁县| 塔城市| 永城市| 二连浩特市| 剑河县| 海伦市| 平邑县| 历史| 苏尼特左旗| 林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