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進印度 手機品牌決勝戰
印度總理莫迪喊出“印度制造”,后續效應開始浮現。最近,印度已經成為當紅智慧手機品牌廠最熱門的插旗點。為什么大家都搶著去印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7656.htm路透社日前就透露,中國通訊設備龍頭華為,15日通過印度政府制造通訊設備的內部審查(security clearance),將可能成為中國首家指標品牌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之一,供應印度制造的手機。
中國手機品牌搶進印度
華為印度消費事業部主管對路透社表示,“目標是在3年內成為印度市場前三大?!?/p>
中國大品牌華為,還有聯想都將印度視為海外重要市場。中國智慧手機后起之秀,像小米、OPPO也早在印度設立據點,對進攻印度市占摩拳擦掌。
像小米,因和愛立信的專利侵權官司,之前進軍印度市場受阻。但小米創辦人兼執行長雷軍,仍在今年4月底訪問印度,甚至在當地發表一款Mi 4i智慧手機,一支空機價格205美元,強調是小米第一次在海外市場發表全新產品。未來,雷軍透露打算在印度建立研發中心,讓小米在當地落地“印度化”。
姑且不論,向來宣傳手法一流的雷軍,最后會實現多少,但卻凸顯出小米對龐大印度市場,強烈的企圖。
這群中國品牌前仆后繼搶灘印度,看中的當然是中國之外,全球數二數三龐大的印度內需。
今年2月,國際顧問機構PWC針對全球32國研究推出“World in 2050”報告。報告預估,擁有12億人口的印度占全球人均購買力,穩建成長。從2014年的7%,到2050年約占13.5%,將超越美國和歐盟,僅次于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報告中也提醒,這個成長的前提,是建構在印度政府的結構性改革能持續。
鴻海、宏碁積極探路
不只中國品牌,韓國手機大廠三星,更早就在印度投入大量行銷資源,手機在當地市占第一。臺灣的鴻海集團,近期也因手上大客戶考量,積極探路印度。甚至,臺灣雙A的宏碁,也透露有意搭“數位印度”,下半年在當地推出手機產品。
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后力推“印度制造”,被視為刺激印度經濟的重要核心計畫。透過帶動制造業成長,將制造業從2013年的占GDP17%,10年內提升至25%,來創造就業機會和調整經濟結構。
莫迪希望引進外資投資設廠,將產線拉進印度,最好還能帶動供應鏈一起。
印度目前是全球第三大智慧手機市場。國際市調機構IDC預估,一年有超過1億支的銷量,是各品牌廠的趨之若渴的處女地。當地政府喊出在地制造,品牌廠站在貼近市場的角度,自然希望供應鏈到當地設廠,換取更好的市場戰斗位置。
一陣火熱中,印度內部的政策不連續性,還是不能輕忽。PWC的報告也慎重的提醒這類新興市場,雖有相當大的成長潛力,但也可能是投資地雷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