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游:大陸不讓聯發科賣芯片,它還能生存嗎?
過去,聯發科內部給展訊起了個綽號“彩虹”,意指燦爛過后很快就會消逝,根本沒把它放在眼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7174.htm但2010年后,聯發科吃了展訊殺價搶攻市場的苦頭,加上近年大陸積極扶植,業界心知肚明,兩家是“死對頭”,平常兩邊人員“不打招呼、不往來”,更盛傳之前一場半導體研討會,蔡明介派人私下打聽李力游主講的場次,避免同臺。
雖然商場上激烈交戰,但蔡明介對外總是溫文地說:“談競爭,not my style。”
但李力游卻出乎意料,完全不避諱與聯發科間的廝殺,是十足大炮型人物,快人快語。
接受《遠見》訪問時,約90分鐘提及聯發科超過60次、點名“老蔡”(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超過10次。
臺灣不開放 人才薪資受限
他首先分析當前情勢,“天時、地利、人和”都在展訊這一邊,因為中國是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擁有最多的智慧型手機品牌。外加國家扶持,“展訊就是運氣好!”
他也批評,臺灣本島心態,非常局限,“聯發科在大陸做生意有什么限制?為什么展訊就不能在臺灣招人做研發?真的很不像話,如果大陸不讓聯發科來賣芯片,聯發科還能生存嗎?”
接著,他觀察展訊的優勢還在于“合作思惟”,因為在三家中最小、最愿意跟外界合作,也因為技術差需要幫助,例如跟英特爾這么偉大的公司合作,可以獲得他們的IP、技術跟制程協助,“就可能跳得比聯發科高。”
李力游也比較營運成本,他分析,高通有超過3萬人,聯發科1.3萬人,展訊目前擴張再快也就到5000、6000人,“營運成本絕對比它們低得多,是三家里面最能夠容忍毛利往下的!”今年展訊的確也已經在3G芯片領域發動砍價至多到40%的價格戰,影響聯發科生意。
關于人才與薪資,他則不留情面,“臺灣IC設計公司規模大的就一家聯發科,沒什么競爭,工程師也沒有其他選擇,你看20年了,臺灣有什么發展呢?工資那么低就是因為不開放。”
李力游分析展訊商業模式的時候表示,“聯發科跟展訊都是因為大陸的白牌機,才得以生存”,并且還反虧聯發科董座蔡明介本人,“成功了運氣好就說運氣好,別去寫『S曲線』『破壞式創新』,去編一些理論,那是很扯的事情!”如同連珠炮般氣勢驚人。
不忘肯定對手嚴謹、踏實
當然,李力游也不是從頭嗆到尾,他也褒獎聯發科,研發管理流程嚴謹、分工細致,大家踏踏實實做事,正是大陸企業最該學習的地方。
關于李力游評語,《遠見》出刊前曾多次聯絡聯發科,請求訪問蔡明介,但聯發科表示不做任何評論。
最后,李力游不忘提醒,跟臺灣廠商間不是只有競爭,他最感謝臺積電一路相挺,臉部線條瞬間柔和,“展訊一路成長跟臺積電晶圓廠支援是分不開的,會跟著臺積電制程往下做,比如16奈米做完了,做10奈米、7奈米,矽品則一直是最主要的封裝廠,測試和欣銓、寰邦合作,基板廠則有臻鼎、景碩、南亞、欣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