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界動態 > 借曾經在風口的日本談中國制造

        借曾經在風口的日本談中國制造

        作者: 時間:2015-07-09 來源:《商界評論》雜志 收藏
        編者按:曾經處在風口的日本和現在的中國一樣,日本經濟風起風落,也給當前中國一個警示。

          風口上的國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7008.htm

          隨風而起或許容易,逆風而行卻絕非易事。有駕馭能力的國家和企業可以肆意追風,但對于大多數而言,佇立于風口之上,等待他們的可能是機遇,也可能是遭遇。

          近幾年,每次和國內的年輕人聊社會經濟等話題,“風口”和“豬”幾乎是必被涉及的關鍵詞。作為十幾年前曾被互聯網大風吹飛過的“豬”,我親身感受過那種“大風起兮云飛揚”的威力和壯闊,也見證過颶風過后死豬遍野的凄慘和悲涼。

          曾經處在風口的日本

          我1985年留學日本,并在1991年進入北海道的一家公司工作。彼時的日本,恰似如今的中國,自信滿滿。1956~1985年,日本GDP漲了30倍,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在出口立國的國策下,外匯積累劇增,企業紛紛購置海外地產,標志性事件是三菱地產買下了洛克菲勒中心,而夏威夷也幾乎成了日本的一個海外省。日本本土的地價更是漲到寸土寸金,甚至僅東京的地價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繁榮之下,股價自然也高得離譜,日經指數一度達到此后再難以企及的38000點。除了因日元升值而苦惱的出口導向型制造業,其他產業空前繁榮,所有的日本人也都以為自己站到了風口。

          當然,既然認為是風口,資金、人才、技術、政策等也通通流向這些領域。然而一個不好的判斷就是風不會一直吹,總有停歇的時候,或者說泡沫不可能無限制地膨脹下去,哪怕一根細小的針尖也足以刺破任意一個泡泡,從而導致連環崩破。事實也如此,一切都來得極其突然。我加入的那家企業在我入職3個月后就突然宣布倒閉了,而這也是我目前為止找過的唯一一次工作。此后,日本的房價、股市開始走上漫漫熊途,國內房價跌去了一半以上,而在美國買下的地產也都半價再賣給了美國。

          直到現在,日本仍未從泡沫經濟崩潰的蕭條中完全走出來。這種巨大的陰影和創傷,某種程度也抑制了此后日本的創業浪潮。

          在創新創業的某些領域,近十幾年來,中國走到了前面,這是讓人欣慰的。作為日本經濟風起風落的親歷者和曾飛起過的“豬”,我當然可以找到很多的要點來鼓勵青年們去追風,但從另一個角度,也深為全民找“風口”而擔憂。

          天上的豬,還是地上的牛

          在1990年初日本的那次泡沫經濟崩潰之后,可以用“死豬遍野、慘不忍睹”來形容。企業倒閉無數,失業者猛增,房價被腰斬,一些在高位買了房子的日本人直到現在還在苦苦還房貸。若不是日本制造業、服務業的基礎扎實以及日本國民的堅忍,恐怕情況會更糟。但好歹日本挺過來了。

          2000年互聯網泡沫最盛期,我已經創業數年。自己開發的銷售管理解決方案很受客戶歡迎,公司已借著互聯應用概念登陸日本證券市場創業板,這也開創來日外國人創辦企業在日上市的先例。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借著公司上市而獲得巨大財富。

          當時的日本和美國硅谷一樣,也刮起了互聯網產業大風,凡是名字里帶“.com”的公司都成了香餑餑,各個企業都想和互聯網沾邊。已經上市企業的股價高漲,沒有上市創業公司,風投則不斷擁入。即使我的公司在上市之前根本不缺錢,也經不住風投的游說而融入一筆資金。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員工薪酬也比其他企業同資歷的人高得多,一時間風光無限。按現在的說法,那就是起風了,大家都站在了風口。其實,現在日本幾個著名的互聯網企業如日本樂天、GMO、軟銀金融等也都是那個時期成立的。

          互聯網前景雖精彩,但賺到實實在在的錢還是有很大的難度。正如大家所周知的,美國的互聯網泡沫破裂了,同樣,歐洲和日本的互聯網企業也頓時失去了風光。此前還借著風勢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豬”們因風的停息而紛紛墜地,一大批互聯網企業倒閉,甚至從倒閉互聯網企業流出的職員也因“不靠譜”而找不到好的工作。我曾認識一個在互聯網企業擔任高管的人,直到五六年后才在一家制造業企業找到正社員的職位。

          我的公司雖然借助了互聯網概念,但更多的是以服務和軟件為主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在此次泡沫崩潰中安然無恙。當時我的一個想法就是與其在天上飛,還不如像牛一樣在地上走更安全。

          現實也是如此,即便現在,真正為日本國民提供高品質服務的也大多是那些辛勤在地里耕耘的牛。天空飛行,盡管風光無限,但并不是每頭豬都能飛起來,也并不是每頭飛起來的豬都可以一直飄在天上永不墜落。

          豬的起飛,充其量只是投資者的勝利,而不是產業的勝利,甚至對產業整體是有害的。在中國,這方面的事例更多。早些年,VCD、DVD產業也刮起過大風,其結果是過剩的產能讓這個產業不復存在。再近幾年,中國的光伏產業更經歷了“大豬小豬飛滿天”的產業神話,甚至還搞出了中國首富。結果大家都知道,那家企業已經破產,曾經的首富也走下神壇,甚至面臨著巨額追債的法律訴訟。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中國制造 工業4.0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上思县| 喜德县| 成都市| 呼伦贝尔市| 谢通门县| 梨树县| 东海县| 宁城县| 土默特右旗| 和林格尔县| 广丰县| 鄂尔多斯市| 黄浦区| 微博| 墨脱县| 封丘县| 中卫市| 民县| 疏附县| 邓州市| 孝义市| 凤阳县| 太保市| 正定县| 驻马店市| 潮州市| 岑溪市| 青河县| 枣强县| 张家港市| 广河县| 北辰区| 晋州市| 古交市| 河北省| 新闻| 奇台县| 铜梁县| 石渠县| 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