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物聯網:安全還是危險 敢問路在何方?
車載物聯網在“合適的”車主手里妥善利用可以帶來良好的體驗,不僅讓出行更加效率安全還能更加豐富有趣,但是在“不合適的”車主手里,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6566.htm安全和便捷是一道讓人糾結的選擇題。先以手機為例,這款如今幾乎人手一部的智能設備已經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習慣。根據調查結果表明,手機離開身邊幾分鐘有些用戶就會坐立不安,感到焦慮。因此,即使現在交通法規中明確禁止開車打電話等行為,我們也會看到不少車主仍舊“鍥而不舍”,而有些乘客似乎對此也“欣然接受”了。不久前結束的高考,全國新課標I卷作文題目不就是由此而來嗎?

“萬物互聯”
當車載物聯網普及后,分散駕駛員注意力的東西將更多,必然會有很多車主無法做到專心駕駛,道路行車安全將面臨新的挑戰。援引人民網《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統計數據,我國2014年底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歷史新高,為15447萬輛,比2013年末增長了12.4%。其中,民用轎車數量增長了16.6%,達8307萬輛;私人轎車增長了18.4%,達7590萬輛。
伴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加,這份統計公報還指出全國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人數為2.22人,比2013年底萬車死亡人數2.3人下降了5%,但通過2014年汽車保有量數據可得出2014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34292.34人,比2013年的死亡31604.3人增加了2688.04人,增長率為8.5%;相比2012年的死亡30222.5人,增加了4069.84人,增長率為13.46%;相比2011年的死亡29618人,增加了4676.34人,增長率為15.78%。
在這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后是一個個悲傷地家庭,這是給駕駛員敲響的警鐘。但是在筆者看來,盡管交通事故頻發仍舊有不少車主抱著僥幸心理,按照自己的習慣飛馳在道路上,車流間。如今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無人駕駛汽車也開始進入公眾的視線,這或許是一個好消息,通過靈敏的傳感器,汽車自身的“判斷”或許要比駕駛員更加理智,冷靜。但是如果真的將自己的生命交給冷冰冰的機器,安全感又能有多少呢?

無人駕駛卡車
科技的進步為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同時它的陰暗面我們也無法忽視。如果汽車駕駛員的素質跟不上去,車載物聯網的出現究竟是福是禍還很難料定。從發展道路來看,車載物聯網的推動不僅需要汽車制造商、本地零售商和消費者的支持,同時也離不開政府的基礎設施構建。在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前,筆者認為安全應用必須要排在首位,初期車載物聯網的核心功能應以安全為主來進行構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每位駕駛員和乘客感受汽車電子化帶來的不凡體驗,讓消費者成為最終受益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