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穿戴設備面前 ARM何去何從?
從移動互聯網到物聯網,從智能手機到現在的智能硬件,我們能看到產品在升級,技術也在革新,有的企業走向了輝煌,有的企業被無情洗牌。不過,在移動互聯網階段,ARM算的上是絕對的贏家,雖然從未推出過自己的產品,但是全球95%的智能手機都有這家公司的影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6432.htm當然,任何一家科技公司不會缺席物聯網帶來的市場,ARM從去年開始正式邁向物聯網領域。ARM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吳雄昂表示,作為一家半導體知識產權(IP)提供商,已經和大部分移動芯片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這一合作關系會繼續深入到物聯網,預計5年以后,ARM物聯網領域的業務比重達到25%。
ARM打造了一個什么樣的生態?
ARM在1990年成立后,并沒有真正邁向手機領域,一開始提供的技術主要應用于打印機等產品中。吳雄昂表示,諾基亞就是ARM走向手機領域的一大推力,他們認為低功耗在手機上的意義非常重大,這也標志了ARM正式走進移動設備,到現在我們可以看到95%的智能手機都應用了ARM的芯片方案。
眾所周知,英特爾已經在PC端壟斷了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與微軟組成的生態幾乎沒有讓競爭對手留下太多的機會;與英特爾相對應的是,ARM在移動端同樣占有了絕大部分市場,但是他們的一路走來的方式并不一樣。
ARM構建的生態體系是,ARM在這之中提供了一個授權,企業需要遵守一定的規則,這減少了碎片化發展的可能性。但是我們不會阻止這些合作伙伴的發展,高通、聯發科甚至是小米、華為等公司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做產品。
在這個生態體系下,ARM在移動市場獲得了成功,我們對物聯網領域也非常有信心,因為這個環境下產品差異化會更加明顯,開放的生態體系會更加重要。
還要建立物聯網領域的標準
實際上,在物聯網領域,硬件企業以及云端服務公司都在試圖建立一套自身的標準,例如設備之間的通信協議不一致,導致各設備之間無法實現聯動。長期以往,用戶體驗必然會大打折扣,廠商的設計方案也無法統一管理,吳雄昂認為,
各設備之間的接口統一非常重要,比如在家庭環境下,從家里的監控到各式各樣的傳感器,有很長一串硬件,我們需要一套統一的設備管理方案,這可以簡化設備更新的工作。
去年,ARM宣布推出mbed物聯網系統(預計今年會正式推出),推出這個OS的原因很簡單,ARM與所有硬件公司都沒有競爭關系,包括云服務商,所以硬件廠商之間更希望我們來做這樣一個標準化的系統。
ARM與X86、MIPS有競爭嗎?
目前,主流芯片架構基本上就是ARM、X86以及MIPS,雖然表面上看起來ARM和X86所在的PC領域并無聯系,但是在服務器領域,ARM卻是英特爾的追趕者。
ARM和英特爾實際上不存在直接的競爭,更準確的說是一種競合關系。而且我們不能強制自己的生態合作伙伴從頭到尾去用自己的架構,能讓他們去做一些自己的東西也非常重要。
另外,MIPS自去年后也逐漸穩固了市場地位,尤其是來到物聯網領域,國內外也有廠商開始針對MIPS架構推出了可穿戴設備及物聯網設備,似乎ARM與MIPS之間有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競爭與廝殺是難免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