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全球統一標準已成共識 技術觀點仍存分歧
全球統一標準已成共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5465.htm與3G、4G時代多個標準共存不同,全球制定統一的5G技術標準,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各國際組織與企業對外也都傳遞出這樣的信息。我國也在多種場合下表示,中國積極推動全球統一5G標準,并力爭成為5G標準的主導者之一。
“5G將會形成全球統一的技術標準,形成區域性或者國家性標準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與五六年前相比,現在的國際標準制定環境更加開放,心態也更加平和了。”中興通訊首席科學家向際鷹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
5G未來將面向移動互聯網與物聯網,雖然各國對于5G需求不盡相同,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5G期望都很高,這直接導致5G技術難度的大幅提升,融合現有技術和多種新技術成為發展方向,而全球協作推出統一標準便成了共贏的選擇。“目前看,亞洲國家是移動互聯網與物聯網并重,而歐洲則更強調通過5G解決物聯網問題,共同點則是5G都會成為構建未來信息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IMT-2020(5G)推進組組長曹淑敏表示。
華為無線產品線戰略總監余泉則表示,5G網絡需要具備1ms時延的能力,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間的直接通信是主要方向之一,這種不經過網絡的通信方式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是無法實現互聯的。同時,全球統一的標準還將帶來其他好處,例如規模效應帶來的終端及系統設備的成本下降,全球范圍的國際漫游等。
技術觀點尚存分歧
目前,全球已在5G需求與愿景方面取得較高的共識,在技術路線和網絡架構上也已經明確了幾個主要的方向,但是整體來看,業內在5G的諸多領域還存在不同的見解。
5G的總體技術路線分為兩個分支,包括蜂窩移動通信和無線局域網。目前來看,802.11ax在5G產業中的力量和地位都無法與蜂窩移動通信相比。
在蜂窩技術路線中,又區分為全新無線空口和4G演進空口兩種。業界普遍認為4G演進空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移動互聯網的需求,全新無線空口重點解決物聯網場景。具體到5G技術的創新性和演進性方面,業界存在較大分歧。表現為5G無線新空口與4G演進空口的側重與適用范圍,以及低頻段(6GHz以下)與高頻段(6GHz以上)的結合問題,存在較大爭議。
一種以演進為主的觀點認為,5G高頻段、新空口重點解決物聯網場景,在低頻段主要采用LTE演進技術來滿足移動互聯網,在低頻段不需要新空口。而另一種以創新為主的觀點認為,5G無線技術具有較大的創新空間,低頻、高頻段采用統一的全新空口技術框架,根據頻段、場景進行調整,形成低頻和高頻兩種不同的技術方案,以滿足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多種場景的技術需求。
對于支撐5G無線技術的關鍵技術,我國IMT-2020(5G)推進組提出了“4+1”的關鍵技術,包括“大規模天線、新型多址、密集組網、全頻段技術+全新網絡架構”。這些技術在國內外形成了相對共識,但各個企業會有所側重。
在5G網絡架構方面,業內普遍認為需要基于SDN/NFV的平臺技術,實現新型網絡架構,特別是如何適應物聯網等多樣化場景的問題。余泉表示,5G是萬物互聯的第一步,云化的網絡架構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引入了SDN/NFV概念的切片式網絡可以滿足不同場景對帶寬、時延的要求。
除此之外,頻率是5G繞不開的話題,是決定其成敗的關鍵。面向5G大流量、高密度的需求,要有300MHz以上的連續頻譜作為支持,我國認為最好在4-6GHz頻段內尋找到適合的頻譜,同時在6GHz以上的頻段開展頻率規劃研究工作。
至于頻譜效率與峰值速率,國際上還沒有達成一致,ITU需求組初步分析表明,頻譜效率提升的倍數與應用場景息息相關,即不同場景下的目標值應當是不同的,較為流行的觀點是頻譜效率相對于IMT-Advanced系統應提升3-5倍。ITU目前暫定的5G峰值速率目標值為20Gbps,但是由于不確定單一用戶能否被分配足夠多的頻率資源,我國堅持認為這一目標設定為10Gbps更為妥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