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5G白皮書近期發布 4G演進空口與5G新空口密切協作
隨著4G技術在全球的規模部署,面向2020年及未來商用的5G技術研發也已全面啟動。全球主要國家和企業紛紛加大投入,積極爭奪5G發展主導權。在各方的全力推動下,全球5G研發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已經從概念與需求界定階段步入到了技術研究突破的關鍵階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75352.htm在我國,由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成立的IMT-2020(5G)推進組是推動5G技術研究和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近期,IMT-2020(5G)推進組發布《5G無線技術架構》和《5G網絡技術架構》白皮書,這也是繼2014年5月的《5G愿景和需求》白皮書,以及2015年2月的《5G概念》白皮書之后該推進組發布的最新白皮書,標志著我國5G研發已經邁入了新的階段。
5G國際標準化研究即將開啟
4G在全球方興未艾,5G研發卻早已展開。在全球各標準組織、運營商和廠商的推動下,5G研發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進展。
目前,業界已經基本確定了5G的需求及關鍵技術指標,普遍認為5G需求將擴大到物聯網領域。國際電聯將5G應用場景劃分為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兩大類,各個國家均認為5G除了支持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還將解決海量的機器無線通信需求,極大地促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發展。目前來看,亞洲國家市場的特點是移動互聯網與物聯網并重,而歐洲則更加強調5G解決物聯網的問題。無論如何,5G將會成為構建未來信息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
隨著需求和關鍵技術指標的確定,關于5G的標準化推進工作也將緊鑼密鼓地展開。據悉,ITU、3GPP等國際標準化組織已明確了5G工作時間表:國際電聯將于2015年6月完成5G愿景及關鍵技術指標,2017年開始征集5G國際標準,2020年計劃完成5G技術規范;作為國際移動通信的標準化組織,2015年3GPP確定了5G研究計劃,開始5G技術需求研究,2015年9月將啟動5G技術研討會,2016~2017年完成5G技術方案,2018~2019年完成5G技術規范。
經歷了2G追趕、3G突破和4G同步發展之后,我國移動通信的技術創新能力與產業競爭力快速提升。按照“以融入國際主流標準、使我國成為5G主導力量之一”的目標,IMT-2020(5G)推進組加快開展5G研發,4本白皮書的發布就是IMT-2020(5G)推進組的階段性重要成果。
面對全球5G標準化工作緊鑼密鼓開展的形勢,IMT-2020(5G)推進組也在積極跟進。推進組組長曹淑敏表示:“5G國際標準化研究即將開啟,推進組將組織做好5G技術、頻譜等研究工作,推動形成全球統一5G技術標準。同時,5G發展應突出需求引領,使5G技術盡早與行業深度融合,創新5G發展模式。”
設立全球統一標準已成共識
5G標準研發即將轟轟烈烈地展開,可以預見,各大廠商、運營商和標準化組織都將對其有所貢獻。而對于形成全球統一的5G技術標準,業界已形成共識。我國也在多種場合下表示,中國積極推動全球統一5G標準,并力爭成為5G標準的主導者之一。
“移動通信具有規模化發展、全球漫游的特性,使得在5G實現全球統一標準成為業界普遍共識。”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認為,各國都非常注重5G國際合作與交流,我國應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強5G國際合作,共同推進全球5G發展。他指出,我國應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5G標準。
對于5G技術研發,張峰提出要加大5G研發力度,突破5G技術及產業薄弱環節,要加強相關重大科技項目、重大工程和科技計劃的協同,以IMT-2020推進組為平臺,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5G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尤其是芯片、關鍵元器件等薄弱環節。同時,構建綜合試驗平臺,促進產業整體發展,爭取盡早實現商用。
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是5G支持的新領域和全球關注的新焦點。張峰提出,應加強5G與工業互聯、物聯網等融合創新的研究,做好對5G的技術需求分析,開展關鍵技術產品研發與應用示范驗證。要支持基礎電信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行業用戶加強合作,積極探索和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除了標準盡快統一之外,頻譜也是決定5G商用進度的關鍵因素。眾所周知,隨著各種無線通信技術的商用,5G面臨著低頻段優質資源較少、頻譜分布較為零散的問題。頻率是移動通信發展的基礎,也是決定其成敗的關鍵。對于備受關注的頻譜問題,國際電聯將在2016年12月召開國際無線電大會(WRC-15),為5G業務爭取新的頻譜。我國面向2020年還存在500MHz以上的頻率缺口,需要在WRC-15年大會上積極爭取,同時面向5G大流量、高密度需要有300MHz以上連續頻譜的支持,我國最好能夠在4GHz~6GHz頻段內尋找到適合的頻譜,同時在6GHz以上的頻段應積極開展頻率規劃研究工作。
評論